首页 -> 2006年第9期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效果研究

作者:张珍珍 吴新华 唐汉群 张 青 游长松 黄 忠 张明尧 余诗龙




  为了准确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武汉大学于2005年初向教育部申报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过程研究”项目,拟对大学英语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考察。本文侧重于探索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一、文献综述
  
  1.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到自主学习中心(SAC)
  近40年来,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外语教学中大规模运用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阶段、多媒体主导语言教学(MCALL或MLL)阶段和自主学习中心学习(SAC)阶段。三个阶段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罗伟等(2002)指出,CALL尚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展,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媒体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主导语言教学(MCALL)发展得很快。近十几年来,由于自主学习理论和实践的推动,加之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强大支持,出现了多媒体网络技术含量高的自主学习中心(SAC)。其实,在一些领域里,这三种语言教学模式是并存的。另外,MCALL可以包含在广义的CALL之中,毕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已模糊了单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界限。现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型CALL——基于互联网和网络的CALL(Internet and Network-basedCALL),而当前的SAC就广泛地应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这从侧面说明SAC是CALL的延续和扩展。
  
  2.关于CALL(包括MCALL)研究的综述
  国外对CALL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国外的CALL研究很细致,仅研究成果(著作或论文)就分为CALL一般研究、理论研究、软件设计和评估、教学实践、人机互动以及基于互联网和网络的CALL研究等若干类。
  CALL研究在我国已经持续了30多年时间。阮全友等(2005)对国内近10年CALL研究进行了调查,发现国内CALL研究主要是介绍语言教学中计算机的使用以及展望计算机在未来的更大用途。他们归纳了国内CALL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特点;理论研究较多,实践研究较少;理论研究面上多,点上少,不能解决实际问题;CALL研究缺乏一条明确的研究思路,无法以公认的、行之有效的理论或方法去指导教学实践;CALL研究渐趋理性化。
  CALL研究有很强的实践性,国内的外语教材建设很好地利用了CALL研究成果。
  
  3.SAC与CALL的比较
  从技术和时间角度来看,SAC是CALL的延续和扩展。然而两者之间又存在不同的两个方面;
  从CALL发展到SAC,研究重点从“教”转向了“学”,这正与二语习得理论研究重点从“教”过渡到“学”相一致。CALL开始出现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工具,主要是帮助教师课堂教学。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后,所发挥的作用不完全是针对教师的,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SAC出现后,我们研究的重点几乎完全转移到学生的“如何学”之上。
  从CALL发展到SAC,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越来越高。研究培养学习自主性是二语习得理论研究重点转移到“学”以后的一个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虽然CALL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要高一些,但是SAC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要求更高、更全面。
  
  4.自主学习中心的定义
  自主学习中心是实施或促进语言自主学习的一个场所或环境。D.Gardner和L.Miller(1999)认为,自主学习可以发生在两种环境里,即控制环境和非控制环境。自主学习中心是控制环境的一种。与在其他控制环境(如教室、图书馆等)一样,自主学习中心有学习材料、语言活动,也有教师指导和评估。
  国外的自主学习中心通常包含下列几个方面的构成要素:一是学习材料,包括课本、词典、期刊、报纸等;二是设备,包括录音机、摄像机、计算机以及辅助学习软件,甚至包括卫星电视;三是人力支持,包括中心主管、技术人员以及(教师)辅助人员。
  
  5.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效果的研究现状
  2004年,中国大陆参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约180所高校纷纷建立了自主学习中心。虽然这些自主学习中心的规模各异,但是它们的构成是相似的,即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英语。计算机安装了正规出版的英语学习(主要是听说)软件。这样的自主学习中心一般没有纸质的学习资料,也很少有教师现场指导,主要学习形式是学生根据计算机指令完成指定的听说训练。显然,中国的自主学习中心属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中心,技术含量很高。
  (1)研究内容
  目前,开展基于自主学习中心的研究有多种,首要的研究是评估自主学习中心使用效率和有效性的研究。效率指一定时间段内使用自主学习中心的人次,人次越多,效率越高。有效性主要研究预定学习目标是否实现,辨别有效的学习行为和无效的学习行为,以及发现需要改进的方面。
  (2)国外的研究
  自主学习中心使用效率的研究相对简单。无论是整个自主学习中心的使用效率,还是某个设备的使用效率都可以轻易地测量出来。有效性的测量就困难多了。事实上,人们对于有效性具体包括哪些方面以及如何测量仍然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据文献记载,国外针对有效性的研究项目不是很多。Prostano(1987)认为有效性应该研究学习者态度和行为以及自主学习中心管理人员的态度。Gardner和Miller(1997)在对大学自主学习中心的一项研究里就提出综合定量和定性资料收集方法的多维方法论。
  (3)国内的研究
  自主学习在国内外语教学界是一个新概念,自主学习中心在国内更是一个崭新的事物。中国有些高校里建立的自主学习中心只有近2年的使用历史。经过检索,国内关于自主学习的科研论文也只有寥寥几篇,且多为介绍性的或摸底调查性的,如何莲珍(2003)和徐锦芬等(2004),而国内关于自主学习中心的论文只有介绍性的一篇,是华维芬(2001)写的。而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中心的研究以及关于自主学习过程的研究未见有公开发表的成果。
  
  二、研究设计
  
  基于以上的研究理论的背景,研究者设计了如下几个研究问题;
  (1)在课时不同的情况下,实验班会不会比控制班分数考得低?
  (2)实验班与控制班分别在哪些技能上提高或下降?
  (3)自主学习还存在什么问题?
  (4)实验班学生对自主学习持什么样的态度?
  针对以上问题对提出预期可能出现的几项研究假设:(1)多媒体环境下自主学习比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效率高。(2)多媒体环境下自主学习更快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3)多媒体环境下自主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高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4)多媒体环境下自主学习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