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中庸》的教育学意义

作者:陈 怡




  众所周知,《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经典。原为小戴《礼记》49篇中的第31篇,后由于朱熹的推重,将其单独抽出,与《大学》(原为《礼记》中的第42篇)、《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由此可见其地位之重要。有人甚至认为,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中庸》受到了太多的批判,太多的误解,以致今天的中国人,连看都没有看过,似乎都觉得其不值一读。事实果真如此吗?一篇2000多年前的文献,对今天正在日益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人,还会有意义吗?我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先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一读,再作出自己的判断。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工程教育和教育管理的教师,我愿意在本刊的《经典重温》栏目中向大家推荐这篇文献,并且想从教育学的视角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