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探索英语网络教学新模式 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作者:刘 芳 叶云屏 闫达远




  一、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分级分层教学制
  
  大学英语分级、分层教学制度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前提。新生入学时,我们首先对他们的英语能力进行摸底测试,初步判断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目标、学习风格、策略,以及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能力的评价。然后,那些英语基础好,学习内驱动机及学习能力都较强的学生定为A层,并为他们设定较高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级别也较高,学习进度也较快。相反.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相对来说缺乏学习内驱动机或自信心的学生被定为C层,为他们设定的教学目标也较低,教学内容级别也较低,进度较慢。A层和C层之间的学生定位B层,或叫普通班学生。
  由于三个层次的学生起点不一,对他们的学时和学分要求也不同。B层学生应该在修完192学时后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另外64学时用于选修英语提高课程,我们称为专项英语课程。对A层和C层学生的要求分别向上和向下调整。
  
  二、改革课程体系,建立全新教学模式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他们最大限度发挥学习潜能,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对过去一刀切的教学体系加以改进,建立适合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而在学生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只有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将学生自主上机学习和教师面授课相结合,才是实行这种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可行途径。
  新的课程体系将大学英语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基础阶段占计划内总学时的75%,提高阶段占总学时的25%。基础阶段主要是针对一、二、三、四级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上机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1/3的课时用于学生的上机自主学习,1/3的课时用于读写译课教学,1/3的课时用于口语课教学。提高阶段主要是进行四级后的教学,是以选修的形式展开。学生可以选五、六级课程,也可以选诸如文学选读、电影欣赏、商贸英语、写作、高级口语、阅读、英语国家概况等不同类型的课程。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建立了一套在网络环境下如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培养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的全新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鲜明特点有;第一,视听说技能与读写译技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从课时分配上可以体现,视听说课和读写译课分别安排96学时,克服了原教学体系重读写、轻听说的弱点。第二,视听说课与读写译课均安排了自主上机和面授课时间,试图利用自主上机学习与教师面授的优势。第三,单辟64学时用于专项英语教学,供不同层次学生选修,确保学生扬长补短。
  
  此外,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师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小班授课,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周学时(如表1所示)和重复劳动,教师可以腾出更多时间进行教学研究。
  
  三、网络教学与教师面授有机结合
  
  在新的教学体系和模式下,视听说课的改革力度最大。我们分五步完成学生自主上机学习与教师面授的过程。第一步;每周通过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统计学生一周的学习进度。第二步:根据学生进度在网上设置授课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中都要公布授课内容、授课教师、时间、地点、约课截止日期等信息。第三步;学生上网查看授课信息,根据自己的实际进度预约面授课。第四步:在约课截止时间后,检查学生约课情况,制作各个时间段的约课学生名单和评估表。第五步;各个时间段的授课教师进行授课并作记录,还要在授课后填写授课评估表,根据每一位同学的课堂表现给予简单的评价。教师的每次面授课记录和评语都将作为过程评估的—部分。
  这样一来,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上机学习和网上约课实现自主化学习,每周在固定的时间段上机学习视听说教学软件,教师通过管理平台针对学生的上机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进行面授辅导,授课内容划分为三类主要活动:第一类活动是根据每周上机学习内容组织对话练习,目的是检查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情况。第二类活动是设置情景或语境,组织角色扮演、访谈活动,目的是有意识地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第三类主要活动是看图说话,然后开展自由讨论,目的是促使学生灵活自如运用语言,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读写译课也采用学生自主上机学习与教师面授的模式。教学软件对于课文的语言讲解详细清楚,学生通过上机学习可以理解课文,学习文中的语言点。教师面授的侧重点不再是讲解词语用法和句子结构,而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点评学生的习作。这样,既利用了教学软件的优势,又保留了传统的读写译课中的精华部分。
  
  四、研究新教学模式中评估手段的改革,尝试终结性评估与过程性评估相结合
  
  自主学习如果没有监测和管理,便有可能成为盲目的学习,其弊端必然会在终结性评估中暴露出来。因此,严格的过程性评估是保证自主学习效果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其目的包括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评价学习效果,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等,从而帮助并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每一级学习,从而进入更高一级的学习。
  对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进度和详细过程的记录这种繁琐的工作,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系统的管理平台加以完成。网络学习系统管理平台提供了学生学习情况非常详细的记载,既可以记录每个学生每单元上机学习情况及学习成绩,也可以记录某一个学生各个单元的学习成绩。
  过程性讦估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网络辅助平台上,教师要随时查看并了解某一个班或者某一名学生对某一级、某单元的学习情况,以便在面授课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训练。在每次面授课后.教师都必须记录学生的表现、优点和弱点、进步如何等,并填写评估表。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对过程性讦估手段作了一.系列改革尝试,如每学期增加期中和期末口语测试,以及时检测和反馈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建立口语考官队伍,实行考教分离,使口语测试逐渐规范化。利用网络管理平台实行网上约考,简化了原本复杂的口语考试操作程序,使口语测试有条不紊地进行等。
  以上这些过程性评估的结果可以避免终结性评估(如期末考试、全国性标准化考试)不能及时反馈信息并及时指导教学的弱点。
  
  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推动教师角色转变
  
  不难看出,新的教学体系和模式使教师角色产生了一系列变化。教师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这一单一角色,而且是语言交际环境的营造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者多种角色。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教学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见表2)。
  
  在原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中心,讲授的内容教师自己控制和准备,上课时压力较小,只要把词、句和课文讲清楚就可以了。而在新的模式下,上课前学生已经在网络上学习了该学的语言知识。教师的责任是要促使学生运用语言知识提高交际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营造语言交际环境,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促使学生尽量多地运用在网络学习软件上学过的语言知识。同时,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很高的语言素质,才能及时对学生运用语言的质量加以准确判断和评价,促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
  这样,一堂成功的面授课完全是动态的,语言交际活动将语言的得体性与社会情景的关系带到学生的视线内,将意义表达与语境相联系。学生可以接触到“使用中的语言”,学生在交际中学习,在学习中交际,使英语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能够取得较好的伦理效果。同时,课堂上不仅表现了个性化、情景化和趣味化特征,而且还突出表现了人性化特征。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关注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并给予积极的反馈,产生正面效应。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