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5期

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

作者:伍新春 姚梅林 刘儒德




  1.课程与教材的问题。我国教育心理学教材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强调服务实际,一种偏重研究基础。过去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教材,绝大部分强调以面向教育实际为出发点,强调“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与规律”,认为教育心理学应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提供心理学依据,因此教育心理学教材往往从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体能教育、学科教学、个别差异等角度进行组织。这样,教育心理学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注解教育实际的附属品,失去了其本身的学术价值和独立的学科价值。而随着西方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引入,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家为了突出本学科的科学特性,强调自身的心理学特性,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重视实验室研究的基础,重视学理的价值,但又相对忽视了教学实际的需要。这样,使得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完全转向了西方的“教学心理学”。此时,教育心理学教材往往以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与获得、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与获得等为核心内容,使得教育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有过多的重复和交叉,并且不能有效地解决教育实际的问题。这种两头摇摆的现象,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也不符合教育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特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