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灾区一日

作者:蔡小荣等




  南京市第五幼儿园 蔡小荣
  这里的孩子太需要关爱了
  2008年7月6日
  
  今天我们去北川县擂鼓镇灾民安置点。从德阳到北川需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沿途我们可以看到地震给这片山清水秀的区域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破坏:房屋倒塌,到处是废墟,山体滑坡,大块的石头滑落在山脚下,绿色的植被遭到破坏,大片的树林被冲跨下来,像从大山的身上揭去了一层皮,露出了光秃秃的岩体……
  我们来到的安置点距北川县城五六公里。目前北川县城已经封城,这里安置的幼儿园是北川县擂鼓镇幼儿园,现挂牌为“北川八一幼儿园”,由部队资助安置。这个安置点有80多名孩子。让人感动的是尽管条件非常差,但幼儿园门前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一到现场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我和史莉组织大班的小朋友活动,我组织了综合活动——“我是中国拉拉队”,史莉上音乐课——打击乐“郊游”。尽管今天天气炎热,帐篷里的温度三十八九度,但我们和孩子在活动中都是那样的投入,孩子们用彩带、贴画把自己装扮成拉拉队员,学会了儿歌“我是中国拉拉队”,一起为奥运加油、为四川加油,激情洋溢的儿歌让孩子振奋.个个充满了激情。
  活动结束后,我们协助冯老师作灾区家长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在调查中我们感受到灾区家长对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迫切需要,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幼儿园甚至在幼儿园的附近租房子。在调查中我们接触到一位老人.他的儿子刚刚调入北川职业技术学校当老师,在这次地震中不幸遇难,才33岁,孙子每天问爸爸在哪儿,家里人骗他说爸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谈到这里,老人已是老泪纵横,望着祖孙二人远去的背影,一阵酸楚涌上心头,有多少孩子的亲人在这次灾难中离去,留下的是无尽的伤痛……这里的孩子太需要关爱和帮助了!
  
  南京市中华路幼儿园 李 玮
  乐乐的故事
  2008年7月8日
  
  一个人来到友成,本以为心中会有些担心,害怕自己难以承担这次重任。但是当我到了友成中心,我的心中反而是满满的自信和对这次行动的期待。在与张园长简单交谈后,我初步了解了上午的活动时间安排。
  很快,我便和班上的小朋友打成一片,他们围绕在我身边,和我一起玩游戏。其中有一个叫乐乐的孩子长得很黑很瘦,看似行为古怪,不愿与人交谈,他不和大家在一起,而是一个人在旁边的垫子上打滚,或者到处爬来爬去。配班老师尝试着把他抱到小朋友中,而他总是张牙舞爪挣脱老师的怀抱,爬得远远的。可是在进行美工活动时,他却一个人趴在地上,安静并认真地涂着颜色,甚至比其他孩子还要投入。
  后来了解到这个孩子行为古怪的原因,在5·12地震中,他所在班级50个孩子只逃出了3个,他就是幸存者之一。我知道这个情况,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恨不得能给这个孩子带去更多的关爱或帮他分担些痛苦,带他离开那个噩梦。
  画完画,他带着作品来到我身边,高高举着让我看。我满心欢喜,向他举起大拇指,他也冲着我开心地笑了……
  一个幼儿园教师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呢?不就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开心、平安地度过每一天吗?
  我衷心希望受灾地区的每个孩子能勇敢地渡过难关。早日恢复原有的快乐。
  
  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 李微玉
  一颗感恩的心
  2008年7月11日
  
  今天约好上午的活动中由乔老师来组织一个环节。可是活动开始前,我们突然发现她蹲在帐篷门口,脸色发白,我急忙问她:“你怎么了?”她说:“可能有点中暑,昨晚睡在帐篷里太热了,所以有点不舒服。”这时我才想起其实乔老师也是灾民,也住在闷热的帐篷里,可她依然每天都坚持到帐篷幼儿园来。我忙对她说:“你不舒服今天就休息一下,你的环节我们来完成吧。”她坚定地对我们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果然快到她组织的环节时,她走进帐篷来,笑着对我说:“苹果老师,我没有问题,现在可以带孩子活动啦!”接着,她就充满活力地带着孩子们一同玩游戏:“小树小树、吹大风、下大雨,我们都不怕。”今天的乔老师脸上还多了一份自信与开朗。
  接下来,她又带着孩子们边唱边用手语表演歌曲《感恩的心》。唱完歌曲,她轻柔地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我们要把这个节目送给苹果姐姐、西瓜姐姐,她们从南京来这里,关心我们,和我们玩,给我们送礼物,让我们一块儿把感恩的心送给她们吧!’’
  是啊,我们也一样要感谢乔老师和孩子们,是他们让我们觉得08年的7月充满了感恩与激动!从遇到乔老师的那天起,我们始终能感受到她对孩子的爱、对幼教工作的那份坚持与执着,我的内心常常充满对她的一种莫名的感慨,似乎有无数想说的话,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或许她的前途充满坎坷、艰辛,但她仍然用灿烂的笑容、纯真的信念、坚强的毅力去呵护这些祖国的花朵、去维护自己热爱的事业。
  在四川这片土地上,你可能会遇到太多太多和她一样优秀的幼儿教师,她们对幼教事业的坚定热爱之情是那样的相似,灾难无情,但无法泯灭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和对生活的信心。我欣赏她们,更敬重她们!因为她们,我更珍惜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幸福,我再次发觉自己肩头的使命沉重!
  
  南京市第三幼儿园 王 颖
  今天的感觉,非常好
  2008年7月17日
  
  昨天晚上一直忙到凌晨一点半。现在才了解到,这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可变性,也真正感受到了工作的强度很大。一天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只要是起床了,那么就一直在工作状态中,而且是一直忙碌。还有感受极深的是:在这里工作,需要整合型的教师。我们时常会开玩笑说:“我们必须是台人工电脑,在这里,我们要能拿出别人需要的东西,要能想出各种当地需要的活动或游戏:不仅技能要全能,还要有丰富的经验,组织能力还要强,独立性和开创性也要强。”呵呵,这同时也在考验着我们的身体。不过,我相信自己是不会轻易被打垮的!所以,我一定要加油!
  今天也是很有意义的一天。因为,是我们真正走入支教点的第一天(第一批的老师下午就要返回南京了)。在三个支教点中,我去的是条件最为艰苦的一个点:三溪寺。途中,有一个长相很像陈慧琳的姑娘上车了。原来她就是昨天被李微玉提到的那个令她感动的民办学校教师——乔黄。大地震前,她是一个有着45名孩子的班级的唯一一名老师,从早到晚负责孩子的教学,十分辛苦。大地震那天中午,有部分孩子回家吃饭了,但仍有24名孩子在学校。大地震来的时候,她在自己的办公室,她没有离开,反而是回到了教室,把24个孩子从已经倒塌了顶楼的教学楼中,一个个地拖出来,真是很伟大!可是,因为地震,她的工作没有了,没有了住的地方,而她却毅然地跟着我们这个队伍,每天都在路上等候着我们的大篷车,和我们一起去支教点,帮助孩子们。她没有薪水可拿,却天天坚持这么做。她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