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刘霞博客选载

作者:佚名




  欢送会
  
  2004年3月5日
  有两位孩子要离开幼儿园了,一个回澳大利亚,另一个孩子随父母迁居上海。老师提前制作了特别的纪念册。每个小朋友在上面画了一幅画。由老师帮助在旁边写下他们想说的话。孩子们的话单纯又有趣,我摘录下几句:我会怀念你的;我喜欢和你在操场上玩:我喜欢和你玩宾果游戏;圣诞节快乐;你是蜘蛛侠;我爱你;Peter先生,再见!纪念册完成以后,老师将孩子们的每一句留言读给他们听,当他们听到那些祝福的话语的时候。不时地发出“哦”的声音。我想那是在对自己的话语表示满意吧!接下来,老师给小朋友介绍了澳大利亚和上海的情况。播放了一段澳大利亚的音乐和一首中文歌。要回澳大利亚的那位孩子赠送给全班小朋友每人一个小树袋熊玩具,孩子们开心极了。
  班级里经常会有一些孩子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要转学。转学是一件让人伤心又不得不面对的事,孩子刚熟悉一个环境,刚找到好朋友又不得不分手,虽然他们年纪小。却也能感受到离别的不舍。怎样让他们顺利渡过这个阶段,留下美好的回忆呢?开个小小的欢送会吧!写下祝福的话语。留下精彩的瞬间,让孩子们感觉到即使彼此分开了,但他们的感情不会改变,仍然会相互怀念,相互关心。
  
  爱心教育
  
  2004年6月8日
  今天早上,外教拿了一包饼干到幼儿园来,每一小袋里有两块饼干,一小袋卖五元钱。她告诉我们这是用来卖给小朋友和老师的,所筹到的钱要捐给癌症患者。家长头一天已经听说了这个消息,他们给孩子准备了一些零钱装在书包里,大部分孩子都买了饼干,其余的老师知道这个消息,也都来买饼干,大家都很支持这项活动。
  还有一次,我们班开展海洋主题时,一位助教买了一只乌龟,当时找不到大盆,她就将那只乌龟放在一个比较小的水桶里。第二天,外教知道了,她非常生气,说:你怎么能这么残忍,将乌龟放在这么小的桶里呢?
  爱心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老师用说教方式,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有爱心;有的幼儿园会组织一些去福利院的活动或者是组织集体捐款:有的人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表达爱心。
  爱心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爱心体现在每一件细小的事情当中。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爱心教育应该是自然地、潜移默化地将情感一点一滴地融入到日常生活学习中,自然的教育对孩子影响最为深刻。比如班上的孩子不舒服了。老师请孩子躺在安静区里,并对教室里的孩子说:有小朋友生病了,请你们安静一些。还比如老师每天请孩子给班上种的植物浇水,让它们茁壮成长。户外活动的时候,提醒大班的孩子为小班孩子提供帮助。爱心教育需要几方面配合开展才有好的效果:老师本人有爱心、把握住爱心教育契机、设计自然的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Deanna的班
  
  2004年9月5日
  这所国际幼儿园对班级的称呼和我国其他幼儿园不一样。我们一般按照年龄将班级说成大几班、中几班、小几班等。而在这里,每个班级的名字是以主教老师的名字命名的,如Mary's class、Tom's class等。在每个教室外面挂着以老师名字命名的班牌,在汇演中通报表演节目时也是如此。试想,老师所在的班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有什么不一样呢?如果是我,首先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然后萌发出责任感,我会将这个班级看作是自己的事情。会更加用心工作来维护这个称呼。
  我不是研究文化的专家。依我粗浅的理解:以某个人的名字来命名,体现了对这个人拥有该物体的认可程度,体现了对这个人的尊重,说明这个人对这件物体拥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事实上。我从很多细节上也能感受到每班主教老师确实拥有较充分的权利以及赋有相应的责任。名字,是文化的体现,而对班级的两种不同的称呼反映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你有什么想说吗?
  
  2004年9月8日
  圆圈活动是蒙台梭利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时间。外教经常利用这个活动给孩子们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分享自己的想法。圆圈里的每个人轮流发言,话题包括最近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自己的感觉、最近做过的工作,等等。小朋友都很看重这个机会,几乎每个人都有话要说。有的孩子在发言时会稍微将身体直立一些。带着羞涩又认真的表情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其余的人会安静地听着,时不时点头微笑。表示自己也有过相似的经历和感受。下面这些话就是孩子们说的:星期天我过生日。××小朋友参加了我的生日宴会;假期的时候,我去了香港玩,看到了轮船和大海;我最近觉得不快乐;我今天很开心,因为上午将所有的工作做完了。
  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怎样在集体面前讲话和怎样聆听别人的话。在很多人面前清楚、不胆怯地表达想法是很重要的能力。有的孩子能大方地与老师、其他孩子交流,有的孩子则比较害羞。有的甚至摇头表示没有什么好说的,当然也可能是不会用英语表达。老师碰到这种情况,通常会留时间让孩子想一想,等所有孩子都说过以后,再回过头来请没有说的孩子说。如果确实没有,老师也不会勉强。氛围是民主和开明的。
  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由于谈话内容没有限制,老师给每个孩子正面的鼓励。由于孩子可以自由表达。在心理上能够获得一种安全感。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通常会主动参与活动。
  
  慈善捐物
  
  2004年12月13日
  今天,我在图书馆外看见一张桌子,桌子上写着:请将捐献的物品放在这儿。原来,那张桌子上的物品是要捐给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的。从那以后,桌子上时不时地会添上一些大米、奶粉之类的物品,都是家长买来的。
  回想起前几天筹备圣诞节活动时,在幼儿园的大厅里,老师做了一棵感谢树,树上贴着许多纸条,每张纸条上分别写着画纸、画笔、玩具等。这是为其他两所幼儿园募捐物品。如果有人愿意捐献其中的物品,就把树上相应的纸条拿走。下次将捐献的物品带回来,放到专门的篮子里。我下班经过时看了一下,有一些旧的布娃娃、小玩具之类的东西放在里面。我记得这所幼儿园还进行过两次慈善捐物活动,一次是海啸灾难后的捐物捐款行动,另一次是为幼儿园本身的建设捐物,需要一些干净的旧玩具。一切捐物活动都是自愿的。
  国际幼儿园的收费比较高。不至于连买玩具的资金都不够,为什么他们还需要家长捐献的旧玩具呢?不担心别人说旧玩具和这么高档次的幼儿园不配吗?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园方管理人员的高明之处,我来列列这么做的好处:减少采购的开支、减少挑选玩具的时间、培养孩子们的分享意识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