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从三则案例看体育游戏中的问题

作者:周 霞 李 野




  案例一:在“打怪兽”游戏中,教师以奥特曼名义写信邀请小朋友帮忙打怪兽的情景引出活动。教师讲解示范了游戏规则,要求小朋友爬过封锁线,再走过独木桥,最后来到布置好的场地区,扔沙袋打跑怪兽。整个体育游戏中教师一直以帮助奥特曼打跑怪兽为主线,串起整个活动环节,如奥特曼邀请小朋友打怪兽,追奥特曼贴纸奖励勇敢的小朋友,怪兽重复出现再次打电话叫小朋友帮忙等。
  
  问题一:注重游戏形式多样,忽略体育活动内涵。
  
  从表面上看,这个体育游戏趣味性强,游戏性浓,情景逼真,热热闹闹,孩子们感兴趣,但从体育游戏的角度来看体育元素却在悄悄流失,似乎更多的是一个表演活动。该活动只是给体育练习中的走、爬、投掷穿了一件好看的衣服,至于怎么爬、怎么投掷。教师一句话都设涉及。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幼儿对该游戏的参与性、趣味性和完整性。并没有在游戏中让幼儿充分地锻炼身体,练习走、钻、投掷。由于教师一味地追求游戏的形式,重视幼儿的情感与态度而忽视了体育游戏最主要的目标——幼儿体能的发展。
  我们要培养幼儿的不是一时半会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而是为培养他们终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为了让幼儿感兴趣,注重体育游戏的形式和情趣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考虑体育游戏中幼儿能否正确地运用基本技能,战胜体育游戏中的挑战,真正感受成功的喜悦,才能达到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的目标。
  案例二:在中班“会变的方向盘”体育游戏中,教师以幼儿当小司机、自己扮演大队长的口吻引出了活动器械——方向盘(塑料图)。孩子们手握方向盘跟着大队长玩起过红绿灯,并做了一段健身操。接着教师又启发幼儿想象,引导他们运用手中的方向盘在田地上搭路,把方向盘立起来搭山洞,方向盘当游泳圈过小河,方向盘当小车推皮球,从而发展幼儿的跳跃、钻、椎、合作、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在游戏进行到穿山洞时,政政提出不用自己打山洞,直接坐飞机过去就可以了。对于他的这个提议,教师没有理睬。接着到了过小河的环节,政政还是提出乘飞机过去,教师说:“你怎么老是想着坐飞机啊。”然后,教师一步一步按着自己的计划,完成了整个体育游戏。
  
  问题二:注重体育游戏计划的完成,忽视幼儿真正需要。
  
  该教师被问及为何不回应幼儿提出的坐飞机方法时,他说:“如果采纳这个建议,就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我的活动目标就没办法实现了,因为我下个环节是要求幼儿合作过小河。”由此看来,教师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仍然是以自己预设的计划为中心,忽略了幼儿的在体育过程中真正的需要,变游泳圈可以发展孩子的身体素质,难道变飞机就不能了吗?而且在政政看来,穿越山峰可以直接坐飞机过去,过小河也可以乘飞机过去,为什么这么方便的方法不用反而要绕其道而行之呢?这其实是在抹杀幼儿的个性发展。
  另外,教师实施体育游戏计划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注幼儿的活动量。从该体育游戏中幼儿的表现来看,他们已经超出了活动量,在变游泳圈过小河时,孩子们已经出大汗了。此时教师就应当考虑幼儿的生理特征并调整预设计划,告知幼儿休息后再运,或今天小司机任务太重,等回教室补充了能量再来运。
  案例三:在某大班体育游戏中,教师为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游戏的兴趣,设计了小鸡这个角色,并以小鸡学本领为主线串连整个游戏。游戏中教师以鸡妈妈自居,设置障碍引导小鸡爬、跳、跨等进行动作练习。整个游戏中教师和幼儿都是以鸡妈妈和小鸡的角色进行游戏,练习各种基本动作。最后,小鸡在鸡妈妈的肯定声中结束了游戏。
  
  问题三:注重游戏中角色的扮演,忽略幼儿生活经验。
  
  为了增加游戏情趣,教师往往选择扮演角色进行游戏这一方式。然而并非所有的角色都适合幼儿,也并非所有的体育游戏都适合通过角色扮演来进行。从该游戏中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小鸡角色显然不太适合。一是因为大班幼儿对动物偶像兴趣已逐渐减弱,他们这个年龄更多的是对变形金刚、奥特曼、超人、蜘蛛侠等动画形象产生兴趣,对生活中的军人、警察、奥运冠军充满了崇拜。二是因为生活中的小鸡并不会爬,也不会钻,这个体育游戏中的小鸡角色明显失真,不适合爬和钻。
  体育游戏中角色的设计要考虑角色的适合性,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不能只顾游戏中角色需要而让游戏完全脱离生活。同时,体育游戏中角色的设计不仅要以幼儿的年龄特征来选择,还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构思,不能一味地为了游戏而随便设置角色。如果没有必要,也可不设置角色,只要在情节设计上生动一些、曲折一些,同样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