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管理月月谈

作者:崔利玲




  幼儿园的各个岗位,活跃着的基本上都是女职工的身影,“三个女人一台戏”是民间对女同志特点的描述,女同志多的场所是热闹的地点,也是“是非”的起点。如何根据女职工的特点发挥其优势,让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彰显女性的丰采,是众多幼儿园管理者面临的课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园工会、妇委会通过开展“巾帼文明岗”的创建活动激发女职工群体的创造活力,鼓励她们把岗位作为练兵的场所,通过岗位练兵,实现岗位建功、岗位成才的目标。
  1 帮助女职工制定合适的个人目标。我园工会在争创“巾帼文明岗”活动中,让大家了解“岗位练兵、岗位建功、岗位成才”的目的,让女职工根据自己的特点与专长制定合适的个人奋斗目标,如有研究能力的教师可以争取承担独立立项课题,有教学能力的教师在教学创新上定目标,动手能力强的保育员可以在环境创设和教玩具制作上做规划。因为“巾帼文明岗”是以个人岗位练兵为争创形式的,立足本职岗位做贡献,依据个人风格求发展,因而形成了“一花引来万花红”的局面。
  在学期结束时,我们坚持成果展示的表彰惯例,将一学期女职工获得的各方面的成果(论文证书、荣誉证书、职称证书、送教证书、赛课证书等)在总结会上进行现场展示与表彰,以弘扬女职工的奉献精神与创新动力。如一位保育员非常喜欢制作,闲暇之余制作了一些玩具,我们在学期总结会上专门为她设置了自制教玩具展览,大家好评如潮,在此激励下,她又创新设计了众多系列教玩具,不仅本班享用,还满足其他班级的菜单式要求,带动其他保育员也加入到岗位练兵的活动。在2006年南京市自制教玩具比赛中,我园就有三个市一等奖为保育员的成果。
  2 形成和谐的女职工文化。我园专门根据女同志的特殊性制定了《服务公约》《行为准则》等,一来帮助女职工有女性群体的归属感,二来通过个性化的公约与准则帮助女职工树立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如《行为准则》中的“不当着家长或外人面与本园人员发生争执”“服饰得体、端庄,不过分修饰头发、指甲色彩”等,就是根据女同志爱絮叨和城市女性追求现代与时尚的特点而制定的。我们还根据女性特点开展了一些专门性的活动,如“女性服饰秀”“厨艺秀”“化妆保养讲座”等,提升女职工的文化品位。此外,我们注意将“巾帼文明岗”的计划规章与幼儿园原有计划规章尽量统一、融合,让“巾帼文明岗”活动真正与工作实际结合。如每年我们都要开展“青年教师技能大赛”“好课评比”“游戏、环境、体育活动展示”“卫生保健评比”等,让岗位成为女职工建功展示的场所。
  3 创建与优质服务相结合。“让孩子快乐,让家长满意”是巾帼文明岗优质服务的宗旨。我园女职工分布在三个园所的13个岗位,大家虽然工作地点不一、工作内容不同,但是优质服务的思想一致。为了提供优质的服务,各个岗位的女职工创新出多种工作方法,仅以幼儿园“网站论坛”的利用为例说明:会计室每月在论坛公布收费标准和代办费明细:保健室每周公布食谱和健康指导;教师每周公布教学计划和家教指导:园长室及时发布信息。各个班级还依托“网上论坛”开展育儿沙龙、资源分享、亲子活动、信息速递等,让家长有了充足的指导信息与资源。
  幼儿园的青年群体随着园所做大做强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对他们的管理是所有管理者首要考虑的重点工作内容。
  1 青年文明号的成员。幼儿园有一类人最容易产生失落感,就是那些刚刚退团的青年同志。职前,他们以学生的身份接受学校的管理与教育;职后,幼儿园团支部让他们有了群体归属感:28岁退团之后,一下子成了无组织的人,这些年轻人很容易失落迷茫。青年文明号囊括了35岁以下的同志,并结合年轻人的特点开展活动,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躁动、多变的时期。
  2 青年文明号的活动内容。与“巾帼文明岗”一样,青年文明号的宗旨也是强调优质服务、培养人才,只不过“巾帼文明岗”更多体现的是勤奋、奉献、优质,而青年文明号更多体现了学习、研究、发展、创新。
  学习,研究:将学习同研究问题结合起来,将学习同推进工作结合起来,将学习同提高素质结合起来,将学习同转变结合起来,这是我园青年文明号对所有成员提出的学习要求。这些学习要求正好和幼儿园的学习型组织创建融合,我们就专门为文明号的同志成立了富有个性的青年教师学习小组,通过专题研究、心得交流,提升青年教师的岗位基本功,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
  发展、创新:青年人是幼儿园未来的接班人,需要传承幼儿园原有的文化与积淀:青年阶段也是思想活跃的阶段,容易接受新事物、产生新创意,是幼儿园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因此,青年文明号成员应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会传承园史文化、学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攀登、学会优质服务的策略与方法、学会服务大局和与时俱进。
  3 青年文明号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园的优秀人才依靠党组织、成为党的助手也是青年文明号的特殊存在价值。我园在青年文明号的建设中,同党支部为青年文明号成员上党课、退休人员与青年文明号成员结成帮扶小组,以此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