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台湾幼稚园的感恩教育

作者:王 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台湾的人口出生率逐渐降低,少于化倾向日益严重。和大陆的情形相似,台湾的许多孩子也表现得越来越自私、冷漠。看到这种现状,台湾幼教界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已迫在眉睫。受这一观点影响,许多幼儿教师都把让幼儿学会感恩当成自己的使命。在台访问期间,许多幼稚园的感恩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黎明“国小”附属幼稚园的主要做法简单介绍给大家:
  
  1 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要教会孩子感恩,教师自己必须有一颗感恩的心。台湾的幼儿教师和大陆的幼儿教师一样,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一个班一般有30个~32个幼儿,两个教师,一个志工妈妈(志工妈妈是孩子的家长,作为志愿者到学校服务,不取报酬。志工妈妈不是每天上班,有事才来)。当问到作为幼儿教师是否会有职业倦怠时,他们都摇头说:“不会!怎么会!每天和孩子在一起是件快乐的事。我们何德何能,让小孩子的父母这么信任我们!我们很感谢他们给予我们的信任,也感谢孩子让我们见证他们的成长。”在幼儿园发给幼儿的感恩手册中,幼儿教师向家长表达了这种幸运和感恩:“常常觉得能与孩子共同生活的人是最幸福的。孩子必定是老天爷特别挑选出来的使者,虽然我们老师未必是老天爷选中的使者,但是有幸能陪伴这群可爱的孩子,一起分享他们成长的一小段路,自己觉得幸有荣焉!感谢家长给予我们这样的机会……”由于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因此他们对待幼儿总是那么平和,始终面带微笑。这种对幼儿虔敬感恩的态度,必然影响幼儿人格的养成。
  
  2 在幼儿园活动中让幼儿学会适时感恩。“谢谢”是台湾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在幼稚园,教师不只在平时提醒幼儿知道感恩,也会利用活动启发、诱导孩子寻找感恩的对象。正如黎明“国小”附属幼稚园教师所说的那样:“父母、老师对孩子最大的责任不只是教导孩子功课没有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是教育他们‘做人’没问题,所以在未来,人格教育会是我们的主轴方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把引导幼儿学会感恩,把幼儿塑造成“善人”而非“学人”作为其重要的教育目标。如在种菜活动中,幼儿在松土前要先将杂草拔除。在拔草之前,教师引导孩子对小草道歉说:“对不起,因为要种菜,所以要把你们拔除。”让幼儿在这一举动中学会尊重生命。松土劳动结束时,老师说:“刚才我们松土,我们要谢谢谁?”小朋友说:“谢谢泥土让我们松!”老师又提醒说:“还要谢谢谁?”“谢谢小铲子可以让我们松土。”老师说:“谢谢你们和我一起松土。”一切都进行得非常自然,孩子们也都是一脸的认真!
  
  3 发现并鼓励幼儿的善行。孩子的心是一亩良田。只有种下善良的种子,每天辛勤的灌溉,才能长出好的果实。在日常的活动和生活中,台湾的幼儿教师始终是一个观察者、发现者,只要看到幼儿一点善意的举动,老师都会马上给予表扬。如某个小朋友帮另一个小朋友扶椅子,老师马上会说:“谢谢你的善行,你帮同学扶椅子,真有爱心!”并鼓励受助的小朋友表达感谢。
  
  4 家园合作进行感恩教育。黎明“国小”附属幼稚园的每个幼儿都有一本《我是乖宝宝》的善行感恩手册,这本手册将幼稚园中的善行感恩教育延展到了家庭中,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感谢父母的恩德。他们认为,让幼儿知道父母为自己做的每件事都隐藏了许多辛苦和劳累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为此,老师设计了这样两个作业本,一是一周里孩子和父母约定的事,即一周里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并以笑脸(做得好)和三角形(没有做到)表示孩子完成的情况。如,第五周父母和孩子约定,不要乱发脾气,要保持和悦的心情,结果周一没做到,家长就在孩子的本子上画上一个三角形,周二、周四完成得好,家长就会画上一个笑脸。二是“张开眼睛看一看,谁在为我付出”。老师设计了一张从周一到周六类似课程表一样的空表,让孩子口述,父母填写。下表是一个孩子的记录:
  张开眼睛看一看,谁在为我付出……
  
  渐渐地,孩子们发现需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老师的表格不够用了。
  除了要引导孩子感谢家人对自己的付出之外,感恩手册中还有“念师恩”的记录,要求家长每日叮咛,教导孩子感念教师的善行。我在孩子们的手册上看到了许多这样的话:谢谢老师让我们看《万岁的心愿》;谢谢老师帮我们盖印章;谢谢洪老师送我小熊维尼贴纸:谢谢李老师教我们沙翁十四行诗:谢谢刘老师给我糖果;谢谢老师帮我写卡片……
  一声声谢谢,在幼儿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感恩的种子,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就拥有了一笔人生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