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指导教练在辅助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工作步骤

作者:泰米·斯蒂利 刘晶波




  通俗地说,指导教练(Mentor)是指那些专门给某一职业中的新手职员提供各种针对性强且有效、快捷的支持,从而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驾御新工作的专职培训人员。相比于其他职业培训人员,指导教练及其工作方式有一些相对特别而稳固的要求:其一,每个指导教练都是一个资质聪颖、经验丰富并善于与他人沟通的资深从业者;其二,指导教练与其指导对象之间必定具有以彼此深度信任为基础的友善关系,而非简单的指导与服从的上下级关系:其三,指导教练总是要比较深入、全面地介入到被指导者的职业成长过程中,而非单纯地就某个方面提供建议。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指导教练不仅注意提升被指导者的某种职业技能,而且还要着眼于促动新手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目标,鼓励他们去挑战自我,帮助他们设立适宜的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给他们提供亲身示范,并通过反复的讨论帮助被指导者加深对自己所处状态的充分认识。在当前美国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实践过程中,指导教练的工作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了幼儿教师职业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本文中,我们将着重对指导教练的具体工作步骤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以此为中国的幼儿教师职业培训与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有价值的、可借鉴的信息。
  从某种视角来看,指导教练的实际工作是一个各方面人员共同寻求改变的一个过程。在教师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各方面人员包括新手教师本人、教育机构的主管、指导教练、受教育者的监护人(通常是指家长)。四方力量可以从各自的立场去看待新手教师在指导教练的培训下达到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所具有的价值。比如,作为教育机构主管,希望新手教师转变为熟练教师,从而确保机构教育质量的提升;指导教练希望新手教师完成改变,从而完成自身的工作计划、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孩子的家长希望新手教师发生改变。从而更好地帮助自己孩子的成长,等等。不同方面对改变结果的期待最终均需要落实在新手教师的实质性变化上面。为此,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核心也必将围绕怎样促使新手教师的改变而展开。
  
  一、改变的维度与改变发生的基本条件
  
  既然指导教练的核心工作在于促动新手教师发生改变,那么我们首先必须明确改变到底涉及哪些方面。根据先前的多种实践积累,我们倾向于指导教练在其工作过程中应该促使新手教师在三个方面发生明显的改变:获取新的知识、调整自身的态度、发展新的行为与技能。从人类的心理与行为稳定性的视角出发,对于任何一个个体来说,改变自己都是一个挑战。实践证明,在一定时期内要让一个新手教师在上述三个方面达到一定程度的改变,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很多时候甚至会遭遇相当大的阻力。为此,我们必须确保促动改变发生条件的满足。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将新手教师可以发生改变的条件概括为两个方面。
  其一,他们必须确信自己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之中。围绕这个关键,我们又将改变的条件细化为几个分支:(1)在这个环境中,新手教师时刻能够感受到自己可以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信任:(2)新手教师可以明确体验到自己处于一个讲求公正、彼此认同、没有闲话的环境之中:(3)新手教师任何关于职业发展的言论与行为方式都不会遭到消极的中伤性的评价或批评;(4)新手教师所取得的进步与成就总是会及时地得到认可与鼓励:(5)无论遇到何种程度的分歧,都会在这个环境中得到包容;(6)新手教师不仅可以与他人自如地分享个人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有系统地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评定。
  其二,指导教练必须明确新手教师各自的学习风格。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我们知道不同人的学习风格是不同的。有的人擅长于通过阅读相关书本来独立地进行学习;有的人喜欢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淡、与他人进行协作式的学习;有的人喜欢在操作中学习;有的人倾向于在想象中或者是对现实的模拟中进行学习。要想让新手教师切实获得有价值的改变,指导教练必须明晰他们各自的学习风格,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高效率的指导。
  
  二、改变的过程及其相关因素
  
  从促成新手教师发生改变(或者说促使指导教练履行其工作职责)的动力源来说,改变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别,即由下至上的改变和由上至下的改变。
  由上而下的改变通常是指因为机构主管的要求而对新手教师进行培训,改变本身带有一种强制性的味道。而由下而上的改变动力则多缘起于新手教师自己,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寻求指导教练的帮助,其改变带有明显的主动性特征。在实践过程中,无论是由上而下的改变还是由下而上的改变。实际都构成了一个新手教师在新的工作环境中的一次学习过程。其具体的组成部分如下图所示:指导教练首先根据自己对新手教师所处状态的了解,与他们一起指定改变的目标,而后再围绕目标去设计各种可能的与适宜的策略,之后,对所达到的改变状态进行周密而准确的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关于进行适宜性改变的设想。
  因为这个改变过程是由指导教练所引导、一步步带动着新手教师并与他们共同经历的,所以指导教练在这个过程中所担负的角色行为种类有很多种,概括起来有说服(Persuades);训练(Trains)、组织(Or-ganizes)、示范(Models)、反馈(Re-flects)、挑战(Challenges),等等。各种行为根据需要在整个改变过程的不同时段由指导教练分步实施。抛开这些具体的行为不谈,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贯穿于整个变化过程、反复被指导教练和新手教师所共同使用并共同经历的一个关键行为过程——“头脑风暴”。
  
  三、头脑风暴的原则与步骤
  
  与其他种类的培训不同,指导教练在促动新手教师发生改变时特别关注彼此对结果的共同建构,而非将之视为单向度的推拉变化。为此,指导教练在其工作开始便确立了采用头脑风暴、与新手教师互相激励的工作方式,并将这个方式运用于整个变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要清晰地了解指导教练的具体工作,我们还必须准确地把握头脑风暴及其实施过程。
  指导教练之所以能够如此注重在培训过程中采用头脑风暴,是与他们对学习的基本看法相呼应的。前文我们曾提到,指导教练将其所负担的培训任务看作是一种改变的过程,这种改变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同样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这种学习的目标不是一种要将某一种知识或技能完整复制或掌握,在指导教练的理解中,学习应该是在一个学习者和引导学习者感到安全的环境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先前准备与自己对其需要的认识去寻求最适宜自己的变化状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人们不需要挖空心思去获取某个准确的答案(实际上也根本没有准确的答案),而只要尽可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