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悉心解读孩子

作者:李正琼




  老师应该利用各种机会,悉心解读孩子,察其言,观其行,及早掌握孩子的第一手材料,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但如何解读孩子呢?
  我经常从孩子的眼睛里读,因为孩子们的眼睛宛如镜子,关和丑都是原形,白与黑从不混淆。他们感情外露,不会下意识地掩饰自己的感情,所以通过观察他们的眼睛,我可以推断他们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甚至可以洞察相关事物的真相。有一次,我看见圣圣小朋友眼睛紧盯着盘子里剩下的大排骨,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他的眼神告诉我,他想吃剩下的这块排骨。于是,我走过去问他:“你还想吃排骨吗?”他点了点头。我说:“你以后想吃排骨可以直接告诉老师,老师会给你的。”他认真地说:“刚才我已经吃了一块了。”我笑着把排骨夹给他,轻轻说:“再吃一块也没有关系。”他高兴地接过排骨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完后主动帮我搬小床,围着我快乐地蹦来蹦去。看着他憨厚可爱的笑脸,我心底也升腾起一种快乐和温暖。
  我还喜欢从孩子的动作中读,孩子的动作有时候也是内心需求的信号,尤其是肢体动作,经常是孩子思想的外化表现形式。记得有一天孩子们在午睡时,我看见慈慈睁开眼睛,双肩耸动,全身都在哆嗦,我估计她想去小便,可是一分钟过去了,她也没有说自己要小便,但全身仍在抖。平时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不会乱动的,于是我走到她身边,小声问她:“你是不是想小便?”她连连点头,我急忙帮她起床,她一下床就小跑起来。好险,要不是及早叫她起床,她的被褥又要去晒太阳了。
  有时候,从孩子的绘画作品中也能读出孩子的真实思想、每当孩子们画好画后,我就从画中去解读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把握他们的一些性格特点,利用评价活动和延伸活动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如在“秋天主题”绘画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给秋天的大树涂色,并添画各种形状的叶子,各种动态的人物。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画起来,不到半个小时,他们就画出了各具特点的图画。平时自由散漫、喜欢一个人玩的青青,画出的人和她一样都有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嘟起的红嘴唇,十分逗人喜爱,透过她画的长圆形巨叶卡通树,我仿佛看到了青青正幸福地躺在妈妈怀里,眨着天真的眼睛,奶声奶气地背着儿歌,全然不顾旁边的人已经入睡……为此,我更加重视对她进行纪律教育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平时内向、细心的佳佳,用七种颜色混合表现大树。十分细腻,且富有美感,这和他比较胆小、观察细致的性格分不开的,透过他的作品,我仿佛看到了他正憧憬着七彩的童话世界,想象着自己喜欢的小鸟和飞机……因此,我有意识地表扬他,增加他学习的信心,有目的地让他在体育游戏中担当重要角色,培养他的勇敢精神。
  当然,读孩子,不仅要从表面读,更要深入本质读。教师除了要有较强的洞察能力以外,还要有爱心和耐心,有准确的分析能力、快速的推断能力。记得一天下午,我准备奖励早上带水果充实自然角的孩子,我让带了水果的小朋友把小手举了起来,很多小朋友都举起了小手。我知道有些孩子确实是带了水果的,但也有一些没带水果的孩子是为了得到五角星而举手的。我问果果小朋友:“你早上带来什么水果?”他说:“橘子。”我问其他小朋友:“果果早上带橘子来了吗,谁看见了?”孩子们纷纷说:“果果没有带橘子来,他撒谎。”我又问了配班老师,证实了果果确实没有带水果。因此,我委婉地批评了他。我又问了东东,东东说自己带了很小很小的橘子来,我问配班老师:“东东是不是带了橘子来?”配班老师说记不清楚了,我又问了孩子们,他们一致说东东根本没有带东西来。东东慌了似地辩解:“我真的带小橘子来了。”我让他走到自然角把他带的小橘子指给我看,他指了指三个小橘子,但这三个小橘子明明是我从家里带来的。当时,我没有对此事作任何解释。等他奶奶来接他时,我问了他奶奶,他奶奶证实了东东早上确实带了一个很小的橘子来。至于我带来的三个小橘子,其中一个腐烂了,他奶奶就自作主张地把烂橘子扔了,而把东东带来的一个橘子补进去,这样就造成了三个橘子没有变化的错觉。另外,早上东东是第一个入园的小朋友,他带橘子来时其他小朋友都没有看见。原来如此,要不是深入调查,我就差点误会了东东。人都说,透过现象可以看清本质,但对于天真的孩子,现象和本质有时候也没有多大联系,我们只透过现象不一定能看到事物的本质,真正的本质靠我们利用教育智慧去发现。读孩子的深层内涵,也就在此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