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没有桌子的感觉真好

作者:张桂芳




  早上推开教室门,我愣住了:桌子呢?隔壁班的老师告诉我,昨天放学后因为有教研活动,借走了教室里所有的桌子。我环顾四周,小椅子三三两两地靠着墙壁、角落,没有桌子的教室显得那么宽敞。我随手放上一段音乐,心情也舒畅了起来。
  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来了。他们先是露出惊奇的眼光,可一会儿就适应了这种环境。他们很自然地做起了自己的事,有的坐在靠墙的椅子上静静地看着书,有的在建构区轻声交流着自己的想法,有的在柜子边折纸……就这样聚集在自己喜欢的角落。在这种氛围中,我收起了平时盯着他们的炯炯眼神,把自己融入他们的活动,一起折纸,一起看书,感觉是那么惬意。此刻,再也听不到平时的那种吵闹声,看不到孩子们在教室里乱跑。少了我的喊声,少了我的铃鼓声,教室里的一切是那么安然和谐。
  不忍心破坏这种氛围,所以上音乐课时,我没有请他们围成圈,端正地坐好,而是让他们坐在自己喜欢的角落里。此刻,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一种喜悦,那是一种无法隐藏的快乐,我们就在这快乐的氛围中进行着活动。
  “唉!”“唉!”整齐划一的叹息打断了我的琴声。怎么了?停下我舞动的手指,回头一看,保育老师正抬着桌子进教室呢。孩子们为什么叹息?就为了这一张张桌子吗?此时,我迫切地想敞开心扉和孩子们进行一次交流。
  端坐在桌子旁的孩子们脸上已没有了刚才的那份快乐,我心中有些莫名的伤感。于是轻轻地问:“怎么啦?为什么叹息?”
  “老师,我们可以不要那些桌子吗?”
  “我喜欢和好朋友坐在一起。”
  “没有桌子的感觉真好!”
  “我喜欢刚才的样子,很舒服,很轻松!”
  一成不变的环境容易让孩子产生审美疲劳,无意间的一次环境改变,竟让我明白了孩子们这么多的想法。
  “没有桌子的感觉真好!”我喜欢这句话,它让我想到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