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张慧博客选载

作者:佚名




  我,张慧,1982年6月生,2002年自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现任海军上海示范幼儿园副园长、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立项的青年科研课题负责人。已在全国二十多家报刊发表幼教论文、随笔、教案及各类文学作品近百篇,曾多次受到海军及地方有关部门的奖励。
  做博客扩展了我生活的视野、拓宽了我人生的天地,为我所热爱的幼儿教育事业搭建了一个又一个新舞台。欢迎学前教育的同行和社会备界的朋友登陆我的博客网站:htrp://haiwa-baobei.btogsohu.com/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别具一格话“加菲”2006年12月14日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谈论动画故事里的“加菲猫”。没想到,口碑一直不怎么好的加菲猫在孩子们的眼中竟然是英雄。在说到喜不喜欢加菲时,仅有萌萌说不喜欢,理由是加菲不抓老鼠,还和老鼠交朋友,其他孩子都表示喜欢。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理由吧。
  毛毛:加菲胖胖的,很可爱!
  忻领:加菲虽然很胖,但是舞跳得很好看!
  葵葵:他会一个人去救“奥的”小狗,太勇敢了!
  嘉音:他每天会叫他的爸爸起床。
  吴双:他会动脑筋,很聪明!
  董宝宝:加菲吃饭从来不挑食,很乖的!
  在我们成人的眼里,加菲的形象并不完美,但在孩子们看来。他却有那么多的优点。由此我体会到:只有和孩子有了平等的视角才会有平等的感受!
  
  谈知书达礼的毛毛2007年1月11日
  
  在下午的自由活动后,想到班上有些孩子对爷爷奶奶的态度不够敬重,就和他们讲起了《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卧冰求鲤”和“望竹哭笋”。孩子听完后意犹未尽,还想听。小汪很聪明地找到让我继续给他们讲的理由:“张老师,怎么古时候都只有对妈妈好的事,没有孝顺爸爸的故事呢?”为了让孩子感受到父爱与母爱同样的伟大,我想到了二十四孝故事中夏天为爸爸扇席、冬天为爸爸温被的故事。故事说完了,由于一时记不起那位孝子的名字,我就对孩子说:“这个孩子的名字张老师今天回去查一下,明天再告诉你们,好吗?”所有的孩子都说好,就只有毛毛举起了小手。“毛毛,有什么问题吗?”我问道。“老师,我知道刚才那个故事里孩子叫什么名字,”毛毛轻轻地说:“他叫黄香。”“对,毛毛说得很正确,这个故事叫黄香温席。”我望着毛毛,欣赏地笑了,毛毛看看身边的小伙伴,满足地笑了。
  我们陶宝宝的成语接龙里就说过“教学相长”,韩愈的《师说》里也写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也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在当今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在不断丰富、提高自身知识修养的同时。教师大可不必摆出一副威严、不可侵犯的形象,而应言传身教地告诉孩子:什么是教育中的真理与平等。
  
  “形象”让运动更精彩2007年1月15日
  
  幼儿只要一踏进幼儿园的大草坪,个个都像是欢快的小鹿一般。教师常常会遇到分散时欢天喜地,集合时千呼万唤的情景。相比于自由运动的那份自在惬意,集体运动不免需要接受游戏规则的约束。然而怎样让幼儿集合时与分散时一样的欢天喜地,让集体运动的游戏规则变得让孩子乐于接受呢?在一番探索尝试后,我发现:形象会让运动更精彩。
  随着冬季来临,每天的晨跑成了孩子锻炼身体的一项运动。在晨跑以前,幼儿的队伍排得还挺整齐,然而,只要奔跑起来,队伍便一下子散开了,孩子们你追我跑地时而较劲、时而嬉戏,常常让我为他们的安全捏把汗。一天晨跑以前,我让孩子们说说马路上的汽车是怎么开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得非常热闹。那天的晨跑,我就让孩子们扮演小汽车,将围着幼儿园的跑道当成了车道,就这样,“小汽车”一辆接一辆地出发了。幼儿都知道,汽车刚启动时,速度比较慢,快停下时应该减速,这一原理正好符合幼儿运动中由弱——强——弱的原则。奔跑时,幼儿非常自觉地一个跟着一个。借助了汽车这一形象,幼儿晨跑就变得井然有序了。
  
  打电话的风波200年1月27日
  
  这周,班上好几个孩子生病没来。孩子们都非常想念生病的小伙伴。于是,我将宁宁、王逸翔、忻领的家庭电话号码依次写在纸上,分发给了小朋友。
  没想到,这次的电话倒打出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第二天,好多孩子部委屈地跑来告诉我们:“老师,我昨天打电话了,可是别人说电话号码不对。”“我也打了,他们说打错电话了。”“我告诉他们,我们想关心生病的小朋友,电话是张老师给我们的,可他们说,今天怎么有那么多打错的电话。再打就要报警了!我怕他们叫警察来抓张老师。就没有再打了。”我一下子愣住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拿着抄给小朋友的纸条与登记表核对,发现一个号码写得潦草我没有看仔细,还有一个号码是搬家前的老号码。
  事后,我将这件事告诉了我的家人,他们听后莞尔一笑:“很有趣啊!”然而,我却感到了这份有趣背后的份量。不论是无意还是存在客观的原因,教师的“差之毫厘”就会让学生们“失之千里”。医生的疏忽常常会让病人失去珍贵的生命,运动员的大意常常会让世界冠军与自已失之交臂,教师的言行常常会在不经崽问影响一代人的成长。这次打电话的风波,虽在笑谈中划上了句号,却在我心中敲响了长鸣的警钟。
  
  被窝里的“怪兽”2007年2月3日
  
  前两天午睡时,忻领为了表现一下自己的“英雄主义”,一本正经地对邻床的女孩子们说:“你们知道吗,在黑乎乎的被窝里藏着怪兽呢!”女孩子们听了忻领的话,有的不以为然,有的则将手谨慎地探进被窝里摸个究竟。也有特别胆小的,这不,宁宁听了忻领的话后,坐在床边,放声大哭起来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安慰是通常的解决方法。然而那天,无论我们是掀开放窝让宁宁看个究竟,还是抱着她和她讲道理,她都害怕地不愿将脚伸进被窝。就在这时,我看到了宁宁棉毛衣裤上的小熊图案,就对她说:“宁宁,你看,你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小熊。它们会保护你的,就算有怪兽来,我们也不怕。”这番话似乎起作用了,她摸了摸衣服上的小熊图案,挂着一脸的泪珠。探问我:“真的吗?”我给了宁宁一个鼓励的微笑,“真的,老师也会在你身边保护你的。”宁宁听后,放心多了,虽然在小脚伸进被窝的时候还有些迟疑,不过,还是一边说着“小熊和老师会保护我的”,一边钻进了被窝。
  看来,一些胆小的孩子在知道被窝里有“怪兽”后,他们关注的并不只是怪兽是否存在,更偏向于寻求一种心理安全感。也许,给予他们战胜怪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