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我读张雪门的《幼稚教育概论》  

作者:石晓波




  张雪门(1891-1973),我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早在1917年,他就在家乡宁波开始幼儿教育工作,创办了星荫幼稚园。后又到北京大学研究幼儿教育。1928年在孔德幼稚师范学院主持教务工作,并创办艺文幼稚园。1929年任香山慈幼院幼稚师范学校校长。1946年任台北北投儿童保育院院长。晚年从事幼稚教育的著述工作。张雪门是一位爱国的幼教工作者,他认为要改造中国,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而幼稚教育应居其始”,并强调幼稚教育应和民族的命运、时代的使命紧密联系起来。他积极创办乡村教育实验区、农村托儿所、平民幼稚园等,免费招收贫苦幼儿入园,直接为贫苦农民子女服务。他的幼稚教育思想,深受陶行知的影响,认为“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强调“教学做合一”。他为发展中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写下的幼教论著达200余万字。
  
  成书背景
  
  1924年,张雪门在北平大学边任职员边学习。在此期间,他在时任教导主任高仁山先生的悉心指导下,计划用一年时间研究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用一年时间研究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再用一年时间研究世界各国的幼稚教育,然后以毕生精力研究我国的幼稚教育。
  张雪门研究我国的幼稚教育是从幼稚园的课程人手的。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的基础上。1926年。由他拟订的“幼稚园第一季度课程”在《新教育评论》上发表,并引起了同行的高度关注。同年秋,他兼任《新教育评论》编辑。1928年秋,孔德学校开办幼稚师范,请他主事学校工作。受“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的启示,他采取半日授课、半日实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实习场所除了孔德幼师开办的幼稚园及由他创办的艺文幼儿园外,还包括一个蒙养园。也就是在这个期间,他着力研究幼稚园的教育。并采取边教学、边研究、边整理的方式,撰写《幼稚教育概论》一书,用其自己的话说:等到书教完毕,这本书也就草草告成了。在本书的自序中他写道:人过的若是机械生活,过久了,有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吃饭、睡觉、看书、编讲义、上课、下课,一天一天,就是这样一天一天地过;骤然放了一天课,空下来反弄得怅怅无所适从……。从中,足见其当时工作和写作的辛勤。
  《幼稚教育概论》一书,成稿于1929年6月,193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内容精要
  
  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幼稚生的生理。简要而概括地介绍了6岁以前幼儿的生理特征。阐述了幼儿的生长发育与成人的不同之处,及护理的方法和措施等。第二章,幼稚生的心理。包含幼稚生的游戏心,占有心、好奇心、恐惧心、合群心、同情心以及幼稚生的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兴趣、审美心、道德心、情绪等。第三章,教育之意义与目的。张需门从开展说、预备说、个人主义、社会主义等观念出发,引出儿童心身与环境、个人与社会、现在与将来的关系,并指出:儿童心身的发展全仗于环境的刺激,全仗于对环境的反应;个人的思想感情要受社会影响:最后得出幼稚教育的目的是以儿童为本位,成就儿童在该时期心身的发展,并培养其获得经验的根本习惯,以适应环境的结论。第四章,课程。课程是什么?张雪门认为,课程是人类的经验。“课程源于人类的经验”“课程是适应生长基本价值的选品,随时代而变迁。”第五章,教具。主要介绍了福禄培尔的二十种恩物及其教育作用:蒙台梭利的十四种教具及其对训练感官的功能。最后,还提出了选择教具的标准等。第六章。教材。张雪门说:何为教材?教材和教具相似,就是能够引起儿童学习的动机,能够满足儿童生活需要者。第七章,方法。他指出教材和方法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没有教材就没有方法,没有方法也就得不到教材。因此,幼稚园应采用“做学教合一”的方法,即对于幼稚生来讲,“做什么,学什么;学什么,做什么;学就是做,做就是学,学和做打成一片。”对于教师来讲,“教什么,做什么;做什么,教什么;做就是教,教就是做,教和做都由于自己。”第八章,教师。幼稚园的教师在教学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他强调:“教师在课程中与其说是教授儿童,还不如说是指导儿童。教师的职责不单是知识的传授,乃在于能够利用儿童对于活动的自然倾向,使之和几种境遇相接触,因而唤起需要知识的觉悟。”并进一步指出,教师应看清自己职业的重要,应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很好的修养;应具有健全的学识,像贤人君子那样,担当起教育幼儿的责任来。
  
  简要评价
  
  全书以幼儿的生理、心理为基础来论述幼稚园的课程、教具、教材、教法、教师等,一环扣一环。好比一条链,把幼稚园各个方面的教育都简明扼要地阐述得清清楚楚。书中所体现的幼教思想不仅在当时,而且对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幼稚教育概论》一书的内容,借用了许多国外的教育理论,但决不是照抄照搬,而是经过了一番改造,结合我国的实际来阐释中国幼稚园面临的问题,并试图开创中国化的幼稚教育理论。这也给我们今天如何学习、借鉴和吸纳国外教育理论提供了一个参考。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张雪门论述了幼稚园教师的地位、职业、人格、学识、修养,虽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和要求已发生了变化,但仍有学习和继承的价值。就是说,今天的幼儿园教师仍需从这些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
  总之,《幼稚教育概论》有较强的可读性和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值得今天的幼教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学习。
  
  名言选萃
  
  ◆好多人以为课程就是知识,甚至于将课程当作了书本上的知识看待。其实课程的范围很大,技能、知识、兴趣、道德、体力、风俗、礼节等种种的经验,都包括在课程里。换一句话来说,课程是适应生长的有价值的材料。
  ◆课程的来源,是出于人类的经验。可是儿童的经验,决不是成人的经验;儿童的生活,又决不是成人的生活:而儿童的社会,也决不是成人的社会。
  ◆教材和方法是分不开的一件事,实不是两件事。没有教材就没有方法:没有方法。也就得不到教材。方法,本来是从教材上产生,并不是离开了教材,另有方法。
  ◆人类生长的历程,并不是一步能够跨过的;所谓历程,就含有一步进一步的意思。教师所应注意的,儿童现在究竟发达到哪一步,就从哪一步起开始引导,使他一步进一步地学习,也就是使他一步进一步地生长。
  ◆一个人的生长,本来是一种活动,除活动以外,更没有别的种种。但是人类的生活。是团体的生活,是社会的生活。幼稚园是社会生活的小团体。于是对于事物的活动,常附带有对己对人的两种关系。
  ◆“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种课程“应完全根据于生活,她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
  ◆“从行动中所得知的知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驾驭环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