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懒”老师

作者:祝 晖




  两个星期下来,孩子又将那几种老师整理好、分类好的桌面玩具混放在了一起。下午游戏活动时,我把混放的玩具拿出来让小朋友玩。不一会儿,就有人来报告:“都是我找不到轮子。”“老师,雪花片不够了。”老师请小朋友停止游戏,问:“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办呢?”有人说“把它们分开”,有说说“把一样的放在一起”。都是拿出了标记图,请幼儿辨认是哪一种咱玩具的标记,把玩具和标记对应后,将标记图贴在空玩具篓上。“我可不知道怎么放,你们会分吗?”老师问小朋友。小朋友很“来劲”,一起说;“我会我会。”老师请一组组的小朋友上来放玩具,并请了四个能干的小朋友做“检查员”。虽然孩子还时不时地会放错,但小小“检查员”积极负责地纠错,使玩具分类的进程加快。约20分钟后,玩具全部分门别类放好。老师将玩具篓上的标记掑掗,贴到了玩具柜里,告诉小朋友:这里是××玩具的家,以后要把玩具放进它们自己的家里。
  小班孩子弄混了玩具,通常的做法就是老师自己勤快些,将玩具再次整理归类;另一种做法是叫上几个能干的孩子们和自己一起整理归类。可是在本案例中,老师将“矛盾”转交给了“制造矛盾”的孩子,都是将弄混的玩具拿给孩子玩,由孩子来发现问题,由孩子来想办法。都是一句“我不知道怎么办,你们会吗”的话语,激起了孩子们进行下一步活动的激情。都是适时地提供“标记图”来作为活动的延伸,让孩子自己亲自参与整理玩具,学习玩具的分类。案例中,老师“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较好地“把握了时机”,将随机的整理玩具事件,通过都是的艺术性的介入,“导”成了一次人人乐于参与的分类活动,不仅学习巩固了分类的方法和技能,也通过分类将规则(按标记摆放玩具)转化为幼儿自觉遵守的行动。
  “懒”老师好当,但做一个真正察颜观色、适时给孩子发展支架的“懒”都是却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