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把孩子带回家

作者:叶 敏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社会,与人交往的第一个环境,幼儿园的同伴关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挑战。帮助幼儿来迎接这一挑战,不仅需要老师的帮助,更需要家长的帮助。于是我们班开展了“把孩子带回家”特色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该方法能有效弥补孩子在幼儿园交往上的不足。
  
  一、让幼儿轻松步入集体生活。
  
  我们班的新月因为动作慢,其他的小朋友都不愿意和她一起玩。她自己为此很苦恼,怎么办呢?
  每周四付灵奶奶总是热心地带几位晚上和付灵一起上兴趣班的孩子回家吃饭。虽然每次付灵奶奶也问新月去不去,可是她总是以妈妈不同意来谢绝。针对这一现象,我联系了她的妈妈,在征得她同意的情况下。新月每周中也有一天和付灵奶奶一起回家吃饭。一个月后,新月有了明显的变化,每周玩具日里她都会把自己最好的玩具带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早上的区域活动时间她不再单独玩耍,总是开心地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活动。吃饭、起床也不再是最后一名了。
  现代家庭中。家长总是抢在前面,帮孩子做事,替孩子说话。父母抢了孩子的戏,孩子没戏可唱,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孩子的天性就会受到压抑,长此下去,孩子便失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新月来到付灵家后,没有了大人的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感受到了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她与人交往的心理负担。
  
  二、为幼儿提供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机会。
  
  杰杰是我们班里年龄最小的孩子,胆子也是最小的,语言发展能力较弱,这使他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交往。于是在幼儿园里总是看到他一个人静静地在游戏。杰杰的家长也为他的表达能力而担心。一个周末.我班的齐齐和她的妈妈准备邀请几个孩子到家里玩。我建议齐齐邀请杰杰,齐齐和她的妈妈很爽快地就答应了。活动那天杰杰很高兴,特意起了个大早,选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玩具带到齐齐家。到了齐齐家,刚开始杰杰还是有些拘谨,只是在一旁看着其他小朋友玩。看到其他小朋友玩得那么高兴杰杰有一点坐不住了,我立刻暗示齐齐说:“齐齐,杰杰也想和你们一起玩,你愿意邀请他吗?”齐齐马上走过来对杰杰说:“杰杰,我们一起玩,我给你看我的玩具。”杰杰一听可高兴了,马上拿出自己的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渐渐地,杰杰放开了自己,和大家一起玩玩具,话也多起来了,中午小朋友还一起包馄饨、看动画片,杰杰都能大胆地把自己想要什么说出来。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用童心唤童心,更容易增强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让孩子学会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环境。
  
  烨博的家是四代同堂,在家里,大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他提出的要求。上幼儿园后,烨博得不到像家里一样的“高度关注”,渐渐变得沉默寡言,参加集体活动总是磨磨蹭蹭,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他很少主动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更多的是一个活动的旁观者。烨博妈妈也希望他能作些改变,积极鼓励他参加其他小朋友举办的活动,或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几次活动后,我们发现烨博不仅能主动地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且能很开心地参加到其他小朋友的活动中。烨博妈妈说,现在的烨博有了很大的变化,更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也更愿意上幼儿园了。
  特别提醒:在活动开展中,老师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活动中家长的主导作用。
  以往家园合作的活动中老师占主导地位。活动都有老师组织与安排,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合作态度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把孩子带回家”活动内容安排与指导都可以由家长负责,老师只是一个旁观者,负责联系、分配与协助家长工作。
  2.充分发挥幼儿的相互影响。
  幼儿与幼儿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关系。老师可以引导一些活跃、任性与文静、乖巧的幼儿在一起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和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对方的影响,相互补缺。老师也可以引导一些性格行为相近的幼儿在一起,使他们在相近的起点上共同努力,共同提高。
  3.丰富活动内容。
  “把孩子带回家”的活动还可以开展各种户外活动,比如爬山、开小小运动会、远足等等。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来做活动的准备、组织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促进孩子身心发展也将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