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断裂之上的发展

作者:尹坚勤 许妮娜




  车笼埔幼儿实验学校建校只有五年,她的诞生具有十分特殊的背景。1999年,震动世界的“921”台湾大地震的中心地区就在车笼埔,地震断裂带绵延百余公里,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车笼埔幼儿实验学校是在原公立小学的废墟上建造起来的。车笼埔幼儿实验学校有着独特的设计理念:创造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营造实践新教育理念的学校;表现小学与幼儿园两种形态的分离与融合;与社区融合的设备设施;儿童第二个家的高品质空间。打造安全、适性、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提供生活化、人性化、艺术化、现代化的空间是其设计与建筑特色。
  车笼埔实验学校于2001年8月开始招生,招收对象为四岁到八岁的儿童,将幼稚园大班的课程与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进行了融合与连贯。透过该校经典主题之一“美猴王”活动实录,我们可以窥见台湾幼教课程的基本状况:将方案课程的理念与操作环节融合,使得传统课程模式与瑞吉欧方案教学揉为一体,即在传统的单元教学课程模式基础上,刻意在实施过程中加入逐步建构的理念,充分体现“开放角落+主题+情境”的主题课程教学模式,突显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及发展的建构精神。
  【新学期伊始,大恐龙班在进行寒假经验分享活动——告诉大家自己在寒假里看了什么书。孩子们很兴奋。当他们站到台上时,老师发现孩子们真的很用心在看故事,因为他们不仅可以很完整地将故事的内容表达出来,而且显得很自信、很有成就感。老师也乘机和孩子们分享了一个可以有不同结局的故事——《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分享完老师的故事之后,孩子们提出了“我们也来编故事”的想法(这给了进行主题活动很好的发展方向)。编什么故事呢?大家对刚才分享的故事进行了甄选,最终,《孙悟空》以压倒多数票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于是以“美猴王”为核心的主题活动开始了。】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发现,美猴王这一活动主题是在幼儿的兴趣点上生发出来的。起初,教师只是希望做一个关于故事书的主题,由于幼儿在分享经验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孙悟空的浓厚兴趣,教师就顺水推舟,围绕“美猴王”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后来主题发展的过程中,幼儿的主动性同样体现得十分明显:教师虽然有一个预设的主题网络,但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教师只是把握主题总体的发展目标与展开脉络,具体活动的灵感、安排则来自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供相关的物质和经验的支持。整合多方面的资源。促进幼儿对主题的深化。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每个事件都是鲜活的,都是幼儿最感兴趣又富有教育痕迹的。
  由“美猴王”生发出来的每个学习环节几乎都是综合性的,不论是主题学习目标的制定、主题课程网络的建立,还是主题活动环节、学习事件的安排与选择:
  1.主题学习目标
  “美猴王”主题活动让孩子们经历了从故事到演戏,再到做人的发展过程。因此它的学习经验目标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培养幼儿的艺术涵养、情操,运用肢体表达情感;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创作故事,喜爱阅读;促进幼儿了解戏剧的发展与呈现方式;发展幼儿的数概念,在综合活动中提高对数字、序列、坐标、空间、形状等的认识;增进幼儿对社会的认识,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师生互动和同伴互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2.师生共同发展的主题课程网
  主题网可以根据元素、活动、情景等纬度展开,根据目标加以选择,适当考虑课程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实现幼儿发展与学习领域的均衡化。“美猴王”这个主题活动网络就是由美猴王生发出来的相关活动事件展开的。(见附图)
  
  3.主题发展的主要脉络与活动环节
  “美猴王”的主题一共延伸出十个发展环节,自然相接,环环相扣,艺术、语言、社会、健康、科学无所不涉,共同形成主题活动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体现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活动之中。每个环节都有着丰富的、不断生成的焦点活动,从而产生出一个又一个有意义的学习事件,涌动着一波又一波的活动高潮,闪烁着孩子与教师的生命智慧之光。
  
  4.主要学习事件及主题高潮活动
  学习事件是在主题的各个环节中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就这些问题组织探究活动。主题高潮事件是幼儿在主题发展中特别感兴趣、气氛特别浓厚的事件。每一阶段的学习事件或高潮活动都形成幼儿的共同经验,并通过团体讨论,对各种概念及经验进行再思考,进而引发幼儿对主题探讨的兴趣。
  从以下实录中,我们能够粗略地体会到这一点。
  【画美猴王——发现美猴王长得不一样】
  一幼儿发现:“老师,为什么每个人画的美猴王都不一样?”另一幼儿拿了一本故事书对老师说:“故事书里的主角应该每一页都长得一样啊!”孩子们发现并提出了问题。如何解决呢?通过讨论大家决定,每个小朋友都画出故事中的四大人物,然后请小朋友们投票决定用谁的形象。在绘画的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在画这四大人物时,可以参考固定画法,至于背景和其他人物可由小朋友自由发挥。
  问题最终得以圆满解决。其实,在开始画插图之前,我们老师并未考虑到如果一人画一幅,故事人物最后会有不同的造型,是孩子们发现了这个问题。有时孩子们真的思考得比老师还仔细,我们不得不由衷称赞孩子惊人的潜力。
  【编美猴王故事——引发美猴王大挑战】
  孩子们认为故事中的美猴王无所不能,要想成为美猴王的人必须经过严格的考验。考什么?通过讨论,孩子们一致认为关猴王要有三大能力:一要会说英文,因为美猴王要去很多地方(第一关:考英文,能说出不同颜色的英文,包括红色、橘色、黄色、绿色):二要会溜冰,因为美猴王的筋斗云飞得很快,就像溜冰一样(第二关:考溜冰。因为不是每个小朋友都学过溜冰,所以大家决定改为赛跑);三要会数数,因为如果美猴王不会数数,买东西会被骗(第三关:数学语文总体测验,美猴王不只要会数数,还要会认字)。三关都通过的小朋友都可以成为“美猴王”,并且得到一枚勋章。
  这样的活动达成的目标是综合的,它包括了体能、算术、语文、游戏等众多方面。得来不易的美猴王勋章让孩子们爱不释手,这一活动掀起了主题活动的一个高潮。
  【准备美猴王演出——营造吸引观众的演出气氛】
  当大家决定演美猴王的时候,怎么做别人才会来看演出的问题就摆在了面前。后来集体讨论决定:1.制作三张海报。一张贴在校门口,一张贴在走廊的柱子上.一张贴在教室的窗户上,这样可以让全校的人都知道要演戏了:制作大型的招牌贴在教室门口,取名“小猴子剧场”:2.制作小张的宣传单去各个班级宣传:3.制作邀请卡.请爸爸妈妈来看戏;4.制作门票。规定观众要凭票看戏,对号入座,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营造比较真实的剧场气氛。宣传活动热闹地开展了起来,包括小学部、厨房在内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们都没有放过。
  【演出美猴王——让每个孩子都参与】
  角色的选择采取自由竞争法,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扮演的角色上台表演一小段,再由全班小朋友投票选出自己认为理想的演员。演出时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在台上表演时,另一组孩子在台下配乐,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每位孩子都有参与演出的机会。孩子们边唱边敲节奏乐器,增加了演出的视听效果。
  本次演出造成了很大的轰动。家长们看了自己孩子舞台上自信的表现,非常感动。许多家长忍俊不住,纷纷登场亮相。在这之后,其他班级的孩子都要求观看演出。对于接连不断的演出,孩子们乐此不疲。
  【颁奖典礼——共享主题活动的快乐】
  为了感谢所有演出人员,大恐龙班举办了“奥斯卡”颁奖典礼,以此作为这个主题活动的结束。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这一活动的点点滴滴,共享生命共同体的快乐,孩子们哭了,老师也激动得落了泪。实现了学习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
  台湾倡导参与、草根式的课程发展,师生共享决定与创造学习经验,课程是发生在教室里的师幼共同生活的故事。教师是课程的制订者、发展者、研究者,而幼儿在课程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幼儿园的课程是可以由幼儿园自己研发,即每一所幼儿园均可以依据教育部门的课程标准,正视自己的特色、需求,发展、创新一套适合园所与时代的课程。因此,“美猴王”的故事在不同的幼儿园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版本,在每个班级也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结尾,对于每个孩子则可以是完全不一样的理解与感受。尽管有这些不同,但是透过主题活动,幼儿得到的发展却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