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加强管理 防患于未然等

作者:李丽环




  户外自由活动时间到了,小四班的孩子们拿起自己喜欢的玩具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突然从人群当中传来一阵哭声,正在指导小朋友玩的罗老师连忙跑到出事地点,只见强彬小朋友用手捂住左脸颊,指间渗出了鲜血,而站在强彬小朋友对面的煌锐小朋友惊呆了,他手上正拿着一小片碎VCD光碟片。罗老师马上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他抱起强彬冲到医务室,园医看了一下伤口,简单处理了一下,又立刻和罗老师一道把孩子送到了医院,医生给强彬脸上的伤口缝了二十几针。事后了解事情的原委,原来强彬手上拿了两辆小车在玩,煌锐请强彬分一辆给他,强彬不让,互相争抢的过程中,煌锐从口袋里摸出了碎VCD光碟片在强彬的脸上划了一下。这类血的教训,其实只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
  1.保健医生及值勤人员认真对幼儿进行晨检,切不可流于形式。幼儿园以“晨检”这一独特的方式拉开每天的序幕,目的就在于防止幼儿将传染病及危险物品带入幼儿园,具有维护健康、保障安全的双重意义。晨检的具体步骤包括:一问(在家饮食、睡眠情况,有无不适);二摸(是否发烧);三看(看精神是否好,看五官、皮肤、眼结膜有无异常红肿,脸部、颈部及手部等裸露在外的皮肤有无异常皮疹等);四查(检查有无可能造成外伤及引发意外的物品、器械携带入园)。
  2.当班老师和保育员应再次陆续对幼儿进行晨检。保教人员既要做到仔细观察每个孩子,还要做到勤摸和勤查:用手摸幼儿前额颈部,检查幼儿是否有热度;注意幼儿是否携带了如小刀、石子、玻璃这类危险物品,如发现了应及时处理。
  3.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孩子常常凭兴趣把一些有危险性的小玩意,如小刀、小石子、打火机等放进衣袋。幼儿园的孩子多,而保教人员毕竟有限,家长是一对一面对孩子,有责任当好孩子的保护神。因此,教师应通过家长会等形式,提醒家长在临带孩子入园前及时检查孩子的衣袋,以防“潜在危机”给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带来无法弥补的遗憾。
  4.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与家长应让孩子拥有一些基本的安全小常识,从而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如每学期各班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适合幼儿的安全教育活动方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处处、时时渗透安全教育,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除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
  
  安全无小事 件件都在细微处
  葛雪梅 吴明珠
  
  一天早上,家长陆续送幼儿来园,突然中一班活动室前的走廊里传来“哎哟”一声,浩浩的妈妈一只脚向前一滑,身体往后一仰,眼看就要摔到,幸亏她手疾眼快,抓住了阳台的扶手。如果真的摔下来,后脑勺着地,后果将不堪设想。定过神来的浩浩妈妈随口抛出一句:“地面怎么这么滑,要是孩子摔了,怎么得了?”原来幼儿园的阳台不是封闭的,夜里的一场雨使得阳台上留下了少量的积水。一早来园,老师已用拖把拖过,自认为可以了,没想到潮兮兮的地面,夹着大人、小孩带上来的泥水,使地面变得更滑。
  老师反思:园长曾经在会议上强调过:拖把要有干湿之分,地面用湿拖把拖过之后要用干的拖把再拖一遍。当时,我认为园长管得也够宽,连这点小事也要管,还上升到安全的高度,似乎有点小题大做,所以并未理会。现在才明白园长为什么提出那样的要求。
  园长反思:在会上,我曾提出拖把要有干湿之分,因为我清楚这确实与安全有关,但我当时没有将原因解释清楚,检查指导也未到位,所以差点引发事故。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幼儿园的安全确无小事,件件都在细微处,但在与教师谈安全工作时,一定要讲清讲细,不仅要让教师知道应该怎样做,更应该让教师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