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农村幼儿园的秋季特色活动

作者:刘红梅




  我园地处农村,特定的地域环境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那笑弯了腰的谷穗,撑破了肚皮的大豆,涨红了脸的苹果等,都是我们开展秋天主题教育活动的宝贵材料。正是通过它们,孩子们丰富了生活经验,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了分享与交流……
  
  一、农作物里的学问
  
  为了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农作物,我带领他们到田间地头观察各种农作物,并请家长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农作物标本,讲解相关知识。
  我们把收集的农作物带回到教室里,孩子们围着成堆的农作物互相交流。有的说:“这是花生,它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我妈说花生榨的油可香了。”有的说:“那是红薯,它是长在土里的。”有的说:“这白的是棉花。棉花的作用可大了,能做棉衣,还能纺成线呢。”有的则猜起了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孩子们还大显身手,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有玉米皮编的小辫,花生壳做的小鸭,红薯做的刺猬,玉米穗做的娃娃,高粱杆扎的小鸟,以及玉米粒和各种豆子粘贴的图案等。在孩子们的参与下,我用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布置成他们喜欢的墙饰,如《跳动的音符》《快乐的秋姑娘》《庄稼总动员》等。
  
  二、疏菜里的科学
  
  我把红通通的萝卜、绿油油的韭菜、嫩乎乎的南瓜等带进活动室,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老师,萝卜里面的营养可多了,我们吃它的根。”“老师,韭菜是吃叶子的。”“老师,南瓜是吃它的果实吗?”……
  突然,有个孩子说:“老师,你知道吗,辣椒放到水里就会浮起来。”“真的吗?”我把问题引向了所有的孩子,并鼓励他们去探索萝卜、土豆、柿子、韭菜等放到水里的沉浮情况。这下孩子们可兴奋了,竞相把自己看到的结果告诉我:“老师,你看青椒会浮在水面上。”“土豆沉下去了。”“韭菜浮起来了。”……孩子们在实验中初步获得了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水果中的艺术
  
  我让孩子们利用水果进行大胆想象,自由创造。于是一件件艺术品便呈现在眼前:有憨态可掬的苹果娃娃、活泼可爱的鸭梨宝宝、淘气的小猫、神气的小狗等。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想象力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们这些稚嫩而新颖的创造性表现,需要以真诚、喜悦之心去发现,去接纳,去欣赏,更需要引导他们不断地创新。其实创造并不是科学家们的专利,孩子们也能够创造出新颖的作品。
  我还把各种水果切成不同形状,让孩子们亲手制作水果拼盘,水果沙拉等。末了,举行“水果宴会”,孩子们的高兴劲就甭提了。
  
  四、落叶的作用
  
  孩子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树叶,认识了不同植物的叶子,知道了叶子的形状各不相同,如银杏叶像扇子,枫树叶像手掌,松树叶像银针,柳树叶像眉毛等。我引导孩子们利用树叶进行树叶拼贴、树叶拓印画,并用压平的大树叶当作剪纸用的纸,进一步拓展孩子的创作潜能。
  我还利用树叶对孩子们进行数学教育。如练习排序、分类;学习数的加减、组成等。这样,原来一个个枯燥的数学学习活动在孩子们“玩树叶”的过程中富有趣味地进行了。
  
  五、田间的乐趣
  
  我带孩子们到田间地头自由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做着自己喜爱的活动——有的把玉米皮编成的裙子系在腰间,跳“草裙舞”;有的把红薯藤和野花编成花环,套在头上或颈间,扮作美丽的公主;有的把红薯的茎叶做成长长的耳坠和手镯挂在身上,像模像样地学大人叫卖;有的则把高粱穗和谷穗插在头上,几棵野草围在腰间,进行时装展示;有的把大树叶做成不同的面具贴在脸上,玩“模仿秀”;有的用玉米须做胡子,玉米秆作拐杖扮成滑稽的老爷爷;有的孩子用芝麻秆、高粱秆作刀枪,互相“比武”,一决高低;还有的孩子在玩泥巴,捉蚂蚱等等。孩子们或蹲或站,或蹦或跳,或说或笑,尽情嬉戏,完全沉浸于大自然赐予的美景和诗意中。
  其实,我们有时不需要挖空心思创设这种那种教育情境,真实的生活往往是最好的教育契机,尤其大自然中的教育资源更是生机勃勃、充满魅力的,它是孩子们的欢乐之源、智慧之源和能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