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区域推进《纲要》行动计划的几点做法

作者:李 冰




  在“贯彻和推进《纲要》行动计划”的过程中,我区坚持以探究性主题活动为切入点,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教学及研究实践活动。几年来,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区域推进效果显著,幼儿能力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1.将研究贯彻始终,教研方法不断创新
  
  构建学习共同体是行动计划项目的一大特色。行政、教研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优势互补,在行动中研究,在做中学,在做中反思与总结,不断形成我区贯彻《纲要》的经验、策略。作为教研人员,我们创新了教研方法,提高了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
  地毯式指导:对区内每一所幼儿园每学期至少检查指导两次。这种密集型的指导保证每一所幼儿园都能够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提升教育理念,规范教育行为。
  分层次推进:我区幼儿园共分三个层次:省市示范园、一级园、街办园。三个层次幼儿园在办园水平及质量上存在差异,所以对于每一个层次的幼儿园我们都有专人负责,每学期制定不同的教研计划,并定期深入幼儿园去指导。采用专人指导、结姊妹园、名师带教、教学观摩等形式,促进每一个层次幼儿园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发展。
  对话式教研:教研员与教师围绕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平等、积极、自由的互动与沟通,教研员的参与,不仅向教师展示了具体的教育智慧,同时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反思的示范。在这种指导模式中,教师的收获是双重的,一方面知道如何改进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参与式培训:为避免教师“参而不与”,我们采用了“头脑风暴”的培训方式,围绕幼教工作热点、难点及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困惑问题,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思想碰撞,然后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达成共识。
  在教研工作中,我们还改变了工作模式,即通过专业引领(引领园长、引领名师、引领全园)——重心下移(幼儿园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搭建平台(通过各种活动,为幼儿园提供展示特色的机会)——提供咨询——均衡发展,促进全区幼教整体水平的提升。
  在具体的教研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的巨大功能,通过自己创立的网站,开展网上教研、家园共育、经验分享等活动。省、市示范园还建立了本园的网站,通过网络宣传幼儿园,宣传和平区的幼教,开展网上学习研讨活动,家园联系活动等。
  
  2.深入开展各项活动,深化《纲要》行动计划
  
  几年来,我们开展的许多活动都是行政、教研齐抓共管,根据我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以及不同园所的特点,开展各项活动,不断将《纲要》行动计划深入下去。
  定期开展送教下园活动。充分利用我区自有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我们定期开展送教下园活动,将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好的活动送到薄弱幼儿园,并且教师之间结对子,园园之间缔结姐妹园,使我区的幼儿教育逐渐均衡发展。
  成立农民工子女幼儿园。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先后成立了五所农民工子女幼儿园,体现了“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
  实行示范园互检计划。我区每两年开展一次省、市示范园互检活动。互检既是对园长工作成果的检验,也是对园长的一次高端培训,更是体现示范园示范、辐射作用的机会。通过互检,碰撞思想、启迪智慧、开阔思路,园长们更加明确了行动计划区域推进的方向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