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我们喜欢这样的教研活动

作者:李艳艳 李 琳




  作为昆仑幼儿园普通的教师,我们亲历了我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创新教研过程,在这里我们将我们的快乐与大家共同分享。
  
  尊重、宽松的氛围
  
  之所以喜欢参加教研活动,是因为我园在组织教研活动时始终坚持把教师放在主体地位,为大家创设尊重的氛围、宽松的环境。记得刚开始参与教研活动时,我们最怕的就是园长提问题让教师讨论回答。每当这时我们总是低着头,互相偷偷地看,有时装做写字或思考的样子,生怕园长叫到自己。因此,我园最初的教研活动中也曾出现过冷场的局面。看到这一现象后,园长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机会和教师交流,并深入班级,了解教师在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和问题,然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并把教研的内容提前公布,让教师提前查找资料,做好相关的准备。这样,在教研活动时大家有备而来,有话可说。在提出问题后,园长先请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带头发言,其他教师在他们的带动下,就会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园长本人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与教师共同研讨,使大家能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渐渐地,我们教师由被动的“要我教研”转变为“我要教研”“我喜欢教研”。有时针对某一话题大家能展开激烈的辩论,研究的氛围越来越浓。园长从来不轻易评判我们谁对谁错,总是鼓励我们的想法和创意,她经常说:任何事情都有其相对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要做到三不唯:不唯理论、不唯权威、不唯书本。凡事根据自己园的实际、老师的实际、幼儿的实际来决定,因为离孩子最近,离真理就最近。正是在这种尊重的氛围当中,我们越来越乐于参与教研活动,常常是教研结束的时候,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多种多样的形式
  
  我们还喜欢我园新颖、多样、有趣的教研形式,有任务法、解剖法、随机案例分析法、教研组活动观摩法、演示示范法及反思法,等等。这样,我们的教研活动不再是枯燥的速记、被动的听讲。如:(1)随机案例分析法。我们在组织幼儿开展活动区活动时,感觉自己离孩子比较远,不知道如何真正地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为此我们把这个问题及时反馈给园长,园长马上调整了教研计划,将所有的教师都叫到我们班现场观摩。园长要求所有参与观摩的教师都发表意见——只提不足和建议,不提优点。开始我们还觉得这下坏了,捅马蜂窝了,但是通过听取全体教师不同角度的建议,如:怎样根据主题及时填充活动区材料;如何做好观察记录;活动区的摆放怎样更合理;怎样通过和幼儿一起游戏提高幼儿的原有水平,我们的思路豁然开朗,觉得这种教研的方法非常好。(2)解剖小麻雀教研法。去年参加长春市教师综合素质大赛,需要准备一节教学活动。根据我们班幼儿的特点,我设计了创编故事讲述活动“小兔孵蛋”,同时充分把我园的多媒体利用起来。但是经过反复研究我总是感觉有些环节设计得不是很好,园长就组织了一次教研,由教师当小朋友现场说课,让大家帮助找问题。结果老师们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我据此重新设计,在大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次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让我们认识到组织活动不仅仅要重视目标、内容、环节的有趣、自然,更要注重时刻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自觉、主动地探索和发现。同时,所有的教师也感到这样生动的教研活动,使大家的业务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旨在把不好的东西一样一样剔出去的教研方法称做解剖小麻雀教研法。
  
  不断的专业成长
  
  在教研活动的促动下,我们得以不断地专业成长,主要表现在:(1)理论水平:针对每次教研活动的不同专题,园长都会请有不同特长的教师介绍自己的经验,如:请学前班教师介绍“如何开展好幼小衔接”,请美术专长的教师谈一谈“怎样更好地开展美术活动”,他们都能理论结合实际娓娓道来。(2)科研能力:我园是国家级“九五”“十五”课题科研基地,园长将主课题分成若干个子课题,由各学年组的组长和各班的教师承担。大家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集中智慧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科研活动能够开展得有声有色,得益于我园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为我们奠定了良好的科研能力。(3)论文写作:经过三年来不断创新的教研活动的熏陶,我园教师在积累经验、撰写论文方面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上学期期末,我们召开了“论文交流会”,全体教师参与,边演示边讲解。每位教师既是参与者,也是评价者,这些论文都是从实践中来,具有操作性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