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大班主题活动:快乐的元宵节

作者:吕 律 陈金娣




  设计意图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其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等活动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福和愿望。《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人手,整合多种活动形式,充分利用社区、家庭、同伴资源,加深幼儿对传统灯节的认识,体验灯节的乐趣。
  
  环境与资源
  
  1.教师带幼儿外出参观街上的节日环境,师幼共同收集花灯,布置成“各种各样的花灯展”。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元宵节的风俗活动、传说故事,布置成“元宵节到了”专栏。
  3.请幼儿带来自己的花灯,陈列在角色区里。
  4.师幼共同收集小纸盒、小蛋糕盒等立体废旧物品,放在手工区里,准备制作花灯用。
  
  参观活动:元宵节到了
  区域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2.在外出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快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活动准备
  联系参观事宜。
  
  活动过程
  1.谈话激趣。提问:①你发现街上有什么变化?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带幼儿外出参观节日的环境布置,感受节日气氛。
  3.参观灯市,让幼儿有更直接的视觉体验。
  4.回园后组织幼儿讨论:①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②元宵节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吃什么?玩什么?)③为什么会有元宵节?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将收集的有关元宵节的资料分门别类地展示在主题墙饰中。
  欣赏活动:漂亮的花灯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花灯各异的造型,体验其装饰、想象的效果。
  2.欣赏、想象花灯鲜艳的色彩所表现出来的热闹、质朴感,体验中国民间工艺的特点。
  3.理解人们吃元宵闹花灯的美好寄托。
  
  活动准备
  师幼共同收集各种花灯,有关灯展的录像。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花灯名称、样式。提问:(1)你带来的是什么灯?(2)你的灯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材料做的?什么色彩?有什么装饰?怎么玩?
  2.说说自己还看过什么灯?自己最喜欢什么灯。
  3.观看录像:元宵节的灯市。
  4.谈谈为什么元宵节要闹花灯。
  
  活动延伸
  将各自的花灯放在角色区里,做卖花灯的游戏。
  音乐活动:大家来看灯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熟悉歌词,学唱歌曲(附后)。
  2.能唱出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3.尝试创编新歌词。
  
  活动准备
  歌曲中所唱到的花灯各一盏。
  
  活动过程
  1.回忆各种花灯的名称、式样。
  2.教师整体范唱,幼儿欣赏,听听里面唱到了哪些花灯。
  3.幼儿熟悉歌词,并整体学唱歌曲,教师用准备好的花灯帮助幼儿记住歌词的顺序。
  4.能用欢快的情绪边唱边表演。
  5.创编新歌词。
  
  活动延伸
  将这首歌的磁带放在音乐区里,提供乐器、人物面具等让幼儿自由为音乐伴奏、创编歌词,并自由表演。
  
  体育活动:舞龙灯
  
  活动目标
  1.在舞龙的队列中练习平衡、钻、走等技能。
  2.学会和同伴互相配合。
  3.体验和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盏花灯,旺仔牛奶罐、钻圈、平衡木分散在场地上,舞龙灯的音乐《金蛇狂舞》。
  
  活动过程
  1.每人提着一盏花灯进场,随着《金蛇狂舞)的音乐进行队列练习:大圆圈、曲线、蛇形队等,提醒幼儿注意彼此之间的距离,避免碰撞和松散。
  2.幼儿自由结伴,分成三组当作三条“龙”,分别提灯自选玩钻圈、平衡木、牛奶罐。
  3.互相观摩每一条“龙”的玩法。
  4.每组再分别玩钻圈、平衡木、牛奶罐。鼓励幼儿玩出新法,再次提醒他们注意与同伴互相配合,一个跟好一个。
  5.师幼重新布置场地,将器具排列成三组,供幼儿比赛活动用。
  6.三条“龙”进行比赛,连续进行绕牛奶罐、走平衡木、钻圈活动。
  7.跟着音乐舞龙下场。
  
  活动延伸
  在体育区里继续充实花灯,丰富幼儿的晨间、户外活动,并加入狮子头饰或面具,鼓励幼儿尝试两两结伴玩舞狮子的游戏,继续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综合活动:吃元宵闹花灯(晚上进行)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搓元宵、包元宵、耍花灯等活动。
  2.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体验和同伴一起玩灯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观察过大人包元宵。
  2.家长和幼儿共同带来米面、几种不同的馅,教师帮助放在合适的地方。
  3.锅、碗、勺等餐具。
  4.幼儿每人一盏花灯。
  
  活动过程
  1.再一次交流元宵灯节有关的风俗活动。
  2.师幼共同搓元宵、包元宵。
  3.煮元宵、吃元宵。
  4.耍花灯:教师组织幼儿用花灯玩各种游戏,如排成队走蛇形、舞龙形、波浪形等。活动前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怎样玩才能爱护好灯,又保证安全。
  
  活动延伸
  体育区继续开展舞龙灯、舞狮的活动。
  
  亲子活动:做花灯、猜灯谜
  
  活动目标
  1.每个家庭成员共同完成一盏自制花灯。
  2.幼儿能积极参与设计和制作花灯、提灯寻谜、猜谜等活动。
  
  活动准备
  1.每个家庭自备一种立体的废旧物品,如小蛋糕盒、大可乐瓶、小纸箱、包装盒等。
  2.辅助材料和工具,如皱纹纸、各色亮纸、彩色卡纸、胶水、胶带、剪刀等。
  3.每位幼儿一根短竹竿,一支小红蜡烛。
  4.每个家庭准备2-3个谜语,用纸条写好谜面,幼儿在美工角里将它们包装好,在天黑前藏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里。
  
  活动过程
  1.交代要求,每个家庭用自备的材料制作一盏花灯。
  2.幼儿提着自制的花灯寻找谜面。
  3.幼儿在成人的协助下猜谜。
  
  附: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有些地区的群众还喜欢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内耍狮子、玩龙灯、踩高晓、看花灯、放烟火、猜灯谜。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风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又称汤圆)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