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听,寂寞的歌唱

作者:宗轶男




  仔细聆听,听到了寂寞的歌声,歌声中流露出内心的呼唤;仔细聆听,听到了委婉动听的歌声,歌声中流淌着心中的渴望;仔细聆听,你将为她的歌声而震撼,你将在她的歌声中陶醉。
  我们班新转来了一名同学,她的个子很矮,学习成绩也不好,听说,她已经转了好几所学校,她的学习成绩已经在原来的学校气走了好几位老师了。因此同学们都讨厌她,甚至嘲笑她,我逐渐对她也有了厌恶感。老师好像也并不太喜欢她,她在我们的眼里是给班级拖后腿的,无论同学们多么努力地学习,考得多么好,她也要把班级成绩扯下来。她没有朋友,在每次课间时,她经常在教室的窗前望着我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她期望,期望自己也有好朋友;她期盼,期盼自己不被同学所讨厌;她更期待,期待自己也能有一个快乐的课间,哪怕只有一个。课间给同学们带来的是快乐,而给她带来的却是痛苦。
  有一次上体育课,同学们兴冲冲地走出教室,而她却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同学们要跳绳,我跑去拿绳,经过我们班的教室时,我听到了她的歌声,是那么的深沉,是那么的充满期盼……我轻轻地走进教室,看见她面对着窗户在轻轻地歌唱。那忧伤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拉起她的手,她回头微笑着对我说:“你去玩吧,我看着你们。”我的心猛的颤了一下,从她的目光中,我读懂了她的心声。
  那天,当我第一次拉起她的手,当我第一次认真审视她的面容,我明白了:那寂寞的歌声,让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再也不要听到那寂寞的歌声;那寂寞的歌声,让我不再歧视别人,不愿再伤害别人的心;那寂寞的歌声,让我懂得了理解,让我知道了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啊,那寂寞的歌声,让它永远不再寂寞。
  
  [老师点评]
  文章开头运用了铺排造势,将题旨渲染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扣题严密的强烈感受,引起读者情感共鸣。文中作者写出了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对“寂寞的歌声”的描述,揭示了人物心中的郁闷,巧妙点题,同时也唤起作者内心的觉醒。文章结尾再次运用排比句,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孙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