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我的另类语文老师

作者:汤素兰




  在学校里,我们每个人都有语文老师,许多年以后,我们还会记得他们的名字。在社会上,我们每个人也有语文老师,只是你可能没有留意他们,没有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语文老师罢了。
  我的第一位另类语文老师是我的爷爷。小时候我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上了年纪的人,晚上睡得少,早上醒得早。我也跟着爷爷奶奶晚睡早起。我们住在偏僻的山村里面,我小的时候,我们那儿连电都没有,更别说电视了。我也没有课外书,因为乡下很穷,家家户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一分钱也会用来买油买盐,不会有谁家里还有闲钱给孩子买书看。我爷爷年轻的时候读过私塾,《幼学》《鉴略》《增广贤文》和《三字经》等古时候的启蒙读本,他还记得一些。每天清早醒来,爷爷并不急于起床,而是口中念念有词地吟唱那些旧书里的句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听得多了,我也就记住了。虽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但这些琅琅上口的句子,我很喜欢。后来我想,我长大后能成为作家,对于语言文字特别有兴趣,最早的启蒙应该来自童年时代一个又一个清晨爷爷对那些蒙学课本的吟哦,汉语中那些优美的音韵很早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了。
  早上,爷爷喜欢吟唱;晚上,爷爷奶奶总是早早地躺到床上。他们并不睡觉,而是说些陈年旧事,一直说到很晚。一间很大的屋子,靠墙相向架了两张床铺,一张是爷爷的,一张是我和奶奶的。床一年四季都撑着苎麻的蚊帐,人躺在里面,像躲藏在一座封闭的城池里。砖墙的屋垛很高,为了采光,屋顶上有几片玻璃的明瓦,在月光很好的晚上,明瓦会在床前地面上落下白色的光影,真有几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感觉。爷爷和奶奶隔着蚊帐,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儿,他们聊的都是自己认识的亲戚朋友,或者熟人,或者听来的四村八里的事情,那些事情因为隔了年月,隔了很远的距离,听上去就像是故事。我小时候胆小,长到十二三岁,还没有离开过我们自己的村子。所以,村子以外的地方,在我看来都是很远的地方了。正是这样的一些轶闻趣事,悲欢离合,滋润了我的心田,让我形成了对于乡土中国的朴素认识。
  我的第二位语文老师是民间故事。我们小时候虽然没有电视看,没有童话故事书看,但是,乡下有一些民间故事流传。白天放学以后,我和伙伴们都要去河边打猪草,上山砍柴。我们总是一伙一伙地去,把柴砍满一背筐,或者把草割满篮子之后,我们就坐在草坡上讲自己听来的故事。你听到的讲给我听,我听到的讲给你听。这样的故事会,让我们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乐趣。我非常喜欢听故事,每次在外面听到了新故事,我也总喜欢回来再讲给奶奶听。在讲故事的时候,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对听来的故事渲染一番,让听的人更感兴趣。我小时候可是讲故事的高手,在学校里也经常站到讲台上,把听来的故事再讲给同学们听。现在常有学校请我去跟同学们谈学习语文和写作的体会,我总要告诉同学们,“家家都有传家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记忆里,肯定会藏有一两个民间故事,语文学习是无处不在的;我总是建议同学们在听我的讲座之后,回到家里关了电视机,开一个家庭故事会,这样既可以增进亲情,又可以学习语文,一举两得。讲故事确实是非常好的写作训练,它能让你学会如何把文章写得吸引人,如何处理叙述的顺序,把事情交代清楚。
  我的第三位语文老师是书。虽然我的父母亲从来没有给我买过课外书,但我是幸运的,我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不少书读。语文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每个学期老师把语文课本发下来后,我总是迫不及待地翻开来读。一本语文书,没几天就读完了。没有书看了,怎么办呢?我到处寻找。有一次,我在家里布满灰尘、结着厚厚蜘蛛网的阁楼上翻开一口旧皮箱,居然找到了一整箱书!那里面有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旧杂志,有几本小说,也有关于钳工和电工的入门手册,我如获至宝。妈妈告诉我,那些书是我父亲当年从工厂退职回家时带回来的,许多年过去了,他们自己都早已经忘记这回事了。这次意外的发现,给我打开了一条找书之路。从此以后,我深入到村子里每一户人家的阁楼上去寻找,希望能找到书。大多数人家的阁楼没有任何收获,但是我也终于找到了一些东西,比如一个同学的母亲曾经上过高小,家里还保存着那个时代的语文课本,那里面的课文跟我们当时的课文内容完全不同,读起来很有意思,我还记得其中就有一篇《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还有一个女同学的哥哥以前上过中专,家里有不少他在外面上学时读过的书,包括小说,我记得高尔基的《在人间》和《丹柯的心》《鹰之歌》就是从那里找到的。我小时候是个胆小的姑娘,却因为爱书,几乎翻遍了村子里所有人家的阁楼,还动员同学们自己回家去找。现在想来,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的叔叔在城里的学校教书。逢年过节他来我们村子里走亲戚的时候,就会给侄儿侄女带几本小人书来。那时候的小人书主要是连环画。他的侄儿每次得到新书,都会带到学校来,同学们排着队轮流借阅。但他是男生,男生只借给男生看,怎么办呢?我是女生,我只好拿出自己最宝贝的东西来跟他换。有一回为了看电影连环画《平原游击队》,我用一个精致的金色小盒子,跟他换到了排名第三的阅读机会。
  有一年,我们生产队的养猪场来了一个特别的住户,那是一对地主母子。养猪场远离村子的其他住户,靠近大河边。村子里的其他人很少上地主家去。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对那一对母子很感兴趣。我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开始接近他们的,但我记得他们总是借书给我看。看过了一本,还回去,再借另一本。他们大概是那个年代里唯一还买书来读的人家,我从他们的家里借阅过《金光大道》《苦菜花》《武陵山下》《飞雪迎春》等书,还有一本没有封皮的、很厚的书,里面的故事我最喜欢,后来上了大学才知道,原来那本书应该就是鲁迅的小说选集。因为著名的《故事新编》《阿Q正传》我就是那个时候读的。
  从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说,我觉得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是向外张开的,我们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知识,而知识也是无处不在的,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作家登台]
  汤素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教授。已创作出版长篇童话“小朵朵开心奇遇系列”“笨狼的故事系列”和儿童小说“酷男生俱乐部系列”等儿童文学作品四十余部。曾获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和第五届、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第七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第一届、第二届张天翼童话寓言奖,2007年度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长篇童话《阁楼精灵》入选“百年百部中国经典儿童文学”书系,有短篇童话选入小学和中师学校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