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为“守株者”争光

作者:黄海军




  已经凌晨两点了,如雪片般的萝卜还在不断地从史守的刀下飞出。那萝卜片薄如蝉翼,已堆成了小山。噢,原来史守还在苦练刀功呀!
  说到史守,也许你并不认识,可提到他太爷爷的太爷爷,你一定会恍然大悟地说一声:“是他呀!认识!认识!”比“超女”的名气还要大的史守的太爷爷的太爷爷,就是“守株待兔”的那个种田人。自从碰上兔子送上门的好事,守株者便守着一截枯树桩等着更多的兔子“送”来,荒芜了田地,落得个天下人耻笑的下场。打史守懂事起,他家的长辈就再三告诫,不可再学老祖宗“守株”,等着天上掉馅饼,要靠双手打拼天下。
  每次听到有人重复“守株待兔”的故事,史守改变家族劣性、为祖辈争光的信念就更加坚定。
  史守爱好厨艺,决心学一手出神入化的手艺改变天下人对守株者后人的陈见。他走四川,尝辣火锅;游闽粤,品鲜粤菜;访苏杭,学做菜精细……中餐的精细,西餐的风味,一一领略。可谓十八般厨艺,样样精通。
  史守学成归来,踌躇满志。他在头脑中一遍又一遍地想象着自己的餐饮店食客满堂,门庭若市,连锁店开遍全国,“守株者”的名号更是美味的代名词。
  仗着厨艺过人,烹制的菜肴人间少有,独创的小吃地上无双,史守不做广告,不发传单,只把所有菜肴的图贴满临街的落地窗。他自以为开业当天该是食客盈门,不曾想,连馋嘴的狗也没见到一条。
  转眼间,半个月过去了,虽然价格已是全市最低,史守的那美味菜肴依然无人问津。“守株者”餐馆的对门却突然冒出一家美食店——“香死人”。开业才两天,全市的食客纷至沓来。那大招牌快遮住了三层楼,夸大其词的传单像雪片似的撒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电视里“‘香死人’,地球人都知道!”的广告词一天播上几十遍……史守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继续等顾客上门。
  两个月后,“守株者”三个字被一场大雨浇落了,满地的黄叶铺满了店门口。史守回头看看店门上的“出租”二字,叹了一口气。他不明白:自己勤奋努力,手艺也出众,怎么没收获呢?
  路灯下,两个过路人看着“香死人”聊着天。
  “这‘香死人’名气真大?”
  “就是!广告做得人人都知道,菜又真的不错,价格还不贵。”
  “这边出租的房子原来是做什么的?”
  “不知道!做菜单宣传的吧?你看那玻璃上全是菜的图案呢!”
  …………
  
  整 体 评 析
  作者从中国古代寓言中引出文章的题材,从守株待兔者的“耻”引出其后人的立志“雪耻”,不乏新意。而读了故事的开头,读者也会相信,这么一位有志气、有毅力的史守,日后一定会在厨艺上声名大振。故事最后,作者并没有直接说出史守没有成功的原因,而是借助两个过路人的对话来引发读者自己思考:史守到底“败”在哪里呢?不是因为不勤奋,也不是由于手艺差,问题恰恰出在他没有做广告和发传单。故事借助史守的命运,对现代广告效应以及现代人对广告的迷信进行了讽刺,引人思索。
  (点评赵霞)
  
  细 细 品 味
  先不见人,而是从“雪片般的萝卜”和“史守的刀”写起,很好地制造了悬念。
  史守的厨艺与餐馆开张后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于“广告”和“传单”的讽刺借助“馋嘴的狗”得到了淋漓的发挥。
  以“一场大雨”和“满地的黄叶”来形容“守株者”餐馆的命运,两者结合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