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心理描写要真实

作者:刘克锡




  【病文入院】
  我把纸团踢在陈丽的凳子下。老师来上课,发现了纸团,便问陈丽:“你的凳子下为什么有纸团?”陈丽捡起一看,说:“这不是我的,我没有用过这种纸……”“那是谁的呢?”陈丽却指不出人。老师说:“不要推卸责任!你下午把教室打扫一遍吧!”事后我想:诚实是新一代应有的美德。廉颇知错就改为大家树立了光辉典范,在座的学生又有什么架子放不下呢?于是,我下午主动向陈丽道了歉。
  
  【把脉诊断】
  这段话叙事连贯、完整,但存在两大缺陷:一是缺乏必要的心理描写。如,为什么要把纸团踢到别人凳子下?陈丽蒙冤后是什么心理?二是心理描写不真实。小作者道歉前的心理,完全是一口大人腔,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身份和年龄特点。
  
  【处方配药】
  描写人物心理要注意三点:
  一、要真实,写真话。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不能想当然,不能违背事实。上文中,你读了小作者道歉前的心理,会相信这是真的吗?
  二、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职业特点。上文中,如果小作者道歉前想到让陈丽代自己受批评太不应该,这就符合她的身份和年龄特点了。
  三、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环境。
  
  【康复出院】
  我走上座位,发现桌子旁边有一个纸团,刚准备去捡,突然想到:如果同学们发现我随意丢纸,必定会鄙视我,不如踢到别人座位下了事。于是,我悄悄一踢,小纸团停在陈丽的凳子下。
  老师来上课,发现了纸团,便问陈丽:“你的凳子下为什么有纸团?”陈丽捡起一看,说:“这不是我的,我没有用过这种纸……”“那是谁的呢?”陈丽却指不出人。老师说:“不要推卸责任!你下午把教室打扫一遍吧!”陈丽委屈得哭了,我的心也不是滋味。
  诚实,是我们少年儿童应有的美德,我真的没有胆量认错吗?如果只顾自己,而让陈丽代我受批评,我的良心何在?下午,我主动和陈丽一起打扫了教室,并真诚地向她道了歉,然后拉着她向刘老师的办公室跑去……
  
  【回访复查】
  修改之后的文章,心理活动特别真实。不论是担心同学“鄙视”,还是嫁祸于人心里“不是滋味”,都写得实实在在。特别是道歉前的心理,描写得真实准确,表现了作者勇于改错的美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