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从小便是个小书迷

作者:蒋 风




  我从小便是个小书迷。
  写下开头第一句时,我又感到不符合事实,因为当我6岁刚上小学时,进的是一所教会学校。从小被关在家里、足不出户的我,被送进学校大门便被那所学校里的“洋鬼子”吓坏了,第二天便再也不肯上学了,气得我父亲将我的书包扔上了屋顶。
  这个要逃学的小孩儿,后来又怎么会变成小书迷呢?这使我想起奥维尔·普里斯科德在他的《一个读书给子女听的父亲》里写下的一段话:“很少有儿童会自己爱上读书的,一定要有人诱导他们进入书写文字的奇妙世界,给他们指示阅读的途径。”
  赖在家里不肯上学的我,父亲的打骂压不倒我,母亲的谆谆教导,似乎作用也不大,对姐姐的善意催促,更是无动于衷。
  我的母亲是个没上过学、甚至是不识字的家庭妇女,凭借她自己的努力,却能背诵成百上千首唐诗宋词。有一天晚上,当我躺在床上,要求她给我讲故事听时,她便给我讲了李白幼年逃学遇到老妪把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同时,她借窗外一轮明月,触景生情,给我背诵了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下将我引领到诗的意境中,并且对李白这位诗人产生了浓厚兴趣。
  我妈妈教我读唐诗,从来不是死板板的当功课教,而是触景生情,因情诗出,都是生活中的自然流露。有时一觉醒来,不知不觉天亮了,听见到处有鸟儿鸣叫,她就会说:“孩子,让我们来背一首孟浩然的《春晓》好不好?”她用悦耳动听的音调吟诵起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接着我也被诗情画意所陶醉,跟着妈妈一起吟诵起来。
  我母亲教我学诗,从不把学习变成一种命令,强迫我学,也从不强迫我背诵她教过的诗篇。往往是在一种放松、愉快的心境中学的。这样,在一种十分随意、非常快乐的情绪下,往往学得很快,只要吟诵过一两遍,便牢记在心。每当看到我一学就会,母亲就喜形于色,给予热情地关注,备加鼓励。
  今天回想起来,我长大后首先迷醉于诗,慢慢扩及文学的各个门类,而且终生与诗结缘,最早的影响就是母亲的诗教。
  我爱读书,被诱导进入文字这个奇妙的世界,与我小学时代的一位好老师也是分不开的。
  我的小学教育是不完全的,一因小时候怕上学,二因家庭经济困难。所以一开始便跳班读三年级。记得三年级的班主任徐德春老师也是一位爱书如命的书迷。他爱书如命但并不是把书当作宝贝来珍藏,而是尽力发挥书的作用。我到他班上不久,他便把高尔基的《我的童年》借给我。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描绘了故事的讲述者和主人公双重身份的阿辽沙8岁以前的童年生活。阿辽沙有个善良的外祖母,常常给他讲许许多多好听的故事,教给他做人的道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折射出一种永不熄灭、快乐的、温暖的光芒。”我也被这快乐的、温暖的光芒所吸引,也被书中这些好听的故事所迷醉,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接起来,组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生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对那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书中的“她”便是我心目中的“书”。“书”在我眼前出现,便把我叫醒了,把我引领到一个光明的、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书”成了我终生的朋友,一个最知心的朋友,用他丰富的知识和温情,温暖了我,教育了我,给了我无尽的力量,克服了人生道路上一切困苦与艰难。接着徐老师又介绍我读高尔基的《在人间》《我的大学》。在上世纪30年代,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好像刚刚被翻译成中文,是在一家杂志上连载的,徐老师就是从杂志上将小说剪下来自己把它装订成册。我如痴如迷地深深沉醉在这三部自传体小说中,后来走进文学的殿堂,就不再想出来。这是与徐老师的诱导分不开的。
  让我走进书橱这个奇妙的世界的,还有一位恩师,就是徐老师的夫人斯紫辉老师。她教我们数学,却每周安排了一节故事课。四年级那年,她给我们讲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斯老师用她动情的语调讲述裘里亚为了不触动父亲的心,甘愿忍受父亲由于误会而对他产生的恼怒,使得我为这位小抄写员抱屈而愤愤不平。当斯老师讲《万里寻母记》时,我又为马尔柯病倒在旅途奄奄一息而焦急、担心。在斯老师那有声有色的讲述中,代洛西的妈妈靠卖菜维持生计,她刻苦读书,尽力不让辛劳的妈妈失望。小驼背奈利常被同学嘲笑,勇敢正直的卡隆便站出来呵护他:“谁敢再碰一下奈利,我就用拳打得他在地下转三个圈子。”多年带病工作的女教师,早该在家休养,为了孩子们的课业,仍带病坚持着,本想拖到学年结束,却在功课结束前三天撒手人间。还有相貌凶恶的考谛老师,身材高大,声若铜钟,样子有点儿吓人,也常用“再不听话,就把你撕碎”的话语来恫吓调皮的孩子,但他从不责罚学生,相反,却常常在微笑着,只不过因为有胡子挡着看不见罢了。……这些极其平凡的人物和故事不禁深深扣动了当年我那稚嫩的心灵。如今,六七十年过去了,斯老师娓娓道来的那些故事中的人物,仍栩栩如生地留在我的记忆中,还那么紧紧地抓住并震撼着我的心弦。也许,这就是诱引我走进文学世界的最初魅力吧。
  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我就迷恋上课外儿童文学读物,对书有特别的爱好,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就这样不知不觉间成了个小书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