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天才少年的青春独白

作者:唐 兵




  作家连线
  2006年10月22日凌晨2:50分,子尤走了。
  我的一位朋友接到短信,面色沉重地说:子尤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
  我看着他回复短信:但愿他在天堂里也是快活的。
  这位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的年度人物、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最年轻的嘉宾、《三联生活周刊》封面人物,在《谁的青春有我狂》的扉页上这样介绍自己:
  子尤,身高1米8,1990年4月10日出生于北京,在红庙小学上完三年级后,四年级转学到北大附小,一路快乐而美好。2004年3月24日,在北达资源中学上着初二的我,被上帝请到医院住,一路传奇而坎坷。我的一切精彩在书中尽现。
  子尤生的病是纵隔肿瘤,很大,且被血管包围,手术难度很大。在两年零六个多月的治疗时间里,子尤接受了一次手术,两次胸穿,三次骨穿,四次化疗,五次转院,六次病危,七次吐血和八个月的头顶空空,可他在文章中写到:九死一生,十分快活!
  这是一个坚强而快乐的孩子,即使穿刺时好像一把刀插在胸膛里痛苦不堪,他也一直微笑着面对所有人,这就是子尤,无论什么时候都爱玩儿爱笑,正常的时候是这样,最艰难的阶段也是这样,把自己的生活建设得很好。他看书看电影,坚持写作,还在2006年1月17日开起了自己的博客,用热情、乐观、充满感情与思考的文字和生命奔跑。当然,子尤也收获了无数的鼓励和祝福,正如他在自己的博客上的一篇文章所言:生亦漂亮,死亦漂亮!
  
  故事阅读
  《谁的青春有我狂》精选了子尤8~15岁的作品,体裁有诗歌、小说、评论、随笔、散文、戏剧等多种样式,内容从文学和电影评论、对疾病与生命的亲历和感悟,到对中学生活、教育体制的描述和思考,以及对于青春、爱情的赞美和慨叹。子尤自己在自序中写道:
  这是一本非常精彩、有趣的作品集。里面详细记录了我14岁的所思所想。这一年,有两个词汇是布满我思绪的每个角落的,即疾病与女生。疾病代表着苦难,女生预示着希望。身在病房我与疾病为伴,享受不尽;和女生在一起,则初尝思念的滋味。
  一年来经历惊心动魄,这是外人看到的情景。我要做的只是冷静面对,张开双臂迎接每一天。在疾病之神不停地将死亡的烟花爆炸在我头顶时,我却每日高歌着女生的名字。
  我这一年所有的自由诗都是为她们写的,也算是一个时期的记录。独自一人躺在床上,我可以阅读自己的心灵。直面自己,世界好像只为我一人存在。我学会了夸自己、欣赏自己。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段在医院躺着的日子。身体是沉静的,安详的;思绪是飞扬的,澎湃的。我有无数的构想,我有无数的打算,我有无数的朋友,我有无数的亲人,我拥有无数的爱,我爱着无数的人,我还有无数的路要走。
  青春,我向你宣战!
  感谢所有爱着我的人,尤其是我妈妈。
  
  精华分享
  为了展示子尤的个性以及他那多面的才华,我特地挑选了三种样式的作品奉献给大家。首先是一首诗《童话房间》,接着,是一篇讨论学校教育的杂文《写在校门外》,本来子尤想写一系列的问题,可惜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完成。最后,我摘录了子尤的部分语录以飨读者,谨以此纪念这位早逝的少年天才。
  
  童话房间
  当迷茫的白色开始破碎,
  巨大的幕布上滚动起辉煌的蓝天。
  我愿化作那蓬勃的一角,
  黎明与黑夜变得更加直接。
  乌云是弱者身上的枷锁,
  是令人发颤的闪电。
  抬起头,再看一看呀!
  挑衅的怒吼已成了发黄的照片。
  徒有那小丑般的舞蹈,
  我有我翱翔宇宙的连绵。
  世界存在于我的眼中,
  一间通向万里的房间。
  书是浩瀚的山河,
  床是流连百态的云烟。
  笔是一声霹雳的锋芒,
  电话是倾吐声音的爱恋。
  细雨羞涩着在窗口翻卷,
  娇叶颤巍着与春风告别。
  我留下我轻狂的头发,
  在漫长的微笑里和彩鹤同眠。
  
  写在校门外
  学校真是个奇怪的东西,它是个工厂,有着被雕刻得整整齐齐的作息时间,好像一个个小格子,无懈可击。学生们呢?每天早早去上班,晚上下班时已披星戴月。学习的场景像卓别林《摩登时代》里那个著名的吃饭机器,对于老师安排好的精神食粮,要一一吞食,却也着实疲惫。
  这一切很平稳,偶尔可能有小涟漪,但没有大波澜,人们安分地在工厂上班,在流水线上一步步享受被制造成机器的过程。学校应该是在教怎么让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中国的学校却是在教怎么让学生更像机器,听话,做事麻利,心无杂念。
  学生被套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但他们自己的生活绝对是和学习没有一丝联系,下课,他们好像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学习这回事一样地自由讨论别的事情,奥运会中国又有多少枚金牌,昨天晚上看没看球,周杰伦的新专辑怎么样。好像这才是他们的主业,每天的学习有点儿像应付,其实怎么不是应付?但因为它形成了一种惯性,好像一头老牛,你不给它打鞭子,它也会慢慢走,但只局限于慢慢走,不快,也不转弯,只是沉默地,偶尔来点儿小埋怨地走着。
  我的右胸长了个肿瘤,那是上帝送给我最美好的礼物,它在我身上呆了十多年,一直很安分。2004年3月24日,它终于发出了一语清脆的啼声,硬是将我从这个工厂里拉了出来,在医院呆了五个多月,不能回去,而且,或许还要在外面多呆一阵子。
  于是,我难得地拥有了在校门外的时光,我可以自由地思考,因为天花板实在是灵感制造机,古往今来,多少浪漫的故事都是诗人们躺在床上仰望天花板写出的。我还可以自由地写作,认识了许多平时没时间认识的朋友,等等等等。而现在,当我贪婪地在工厂外面逗留一段时间后,我决定转过头,写写在工厂里面的事情。
  工厂里的工友们,工头们,不要太诧异,因为我眼中的光芒可很刺眼呀!
  
  子尤语录
  
  一
  几个月的治疗,一路下来,真没觉得自己坚强。过程当然有痛苦,但为了以后能跟人宣传炫耀这些光辉历史,我也就忍了。无论什么时候都爱笑爱玩儿,我正常的时候就这样,在最艰难的阶段我还写作,看书看电影,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是因为我已经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在哪儿我都想将自己的生活建设得很好。可是因为有生病的背景,外人看来就觉得有悲壮的味道。我躺在那儿挺舒服的,他们会含着泪拉住我的手说:“孩子,还挺得住吗?多好的孩子呀!老天不公平呀!”我觉得老天挺公平的,几个月下来,我长了多少见识!开了多少眼界!干了多少事情!认识了多少人!留下了多少美好回忆!
  
  二
  我和上帝扳手腕嘛,小时候我有段时间觉得人总要死亡,当时还哭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就忙别的事没想。如果都要死那就想想活到现在有什么遗憾。我回想这活了14年轰轰烈烈,精精彩彩,了无遗憾。到目前为止很痛快,很精彩,很自由。还有人们为什么会怕黑是因为不知道前面会遇见什么,死之后会是什么,我还真没有这方面的什么想象。
  
  三
  上帝想给人类送个金灿灿的肿瘤做个礼物,胆小的人呢他怕受不住,坚强的人呢到最后是乏味的坚持,没有乐趣,所以就选择送给我了,我就比较能抵抗,还能弄出很多回味,一年就写出那么多的东西,就是我妈妈要辛苦些。我又体验又表达。
  我从来不把我的感情看得多崇高,只是没有结局的故事。这是青春时期很自然的,应该好好享受青春!
  
  四
  20世纪出生的天才作家里,女的只有一个,张爱玲,男的就是我,子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