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朗读的技巧

作者:吴怀林




  同学们,《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或悲伤、激动,或敬佩、同情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读到这里,有的同学也许会问:“朗读这么重要,那我们该怎么朗读课文呢?朗读有什么技巧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吴怀林老师是怎么说的。
  主持人:火龙果
  
  1.停连。停连就是停顿和连接。一般来说,课文中的标点符号是朗读时停顿的主要标志,但是为了感情表达的需要,有时没有标点也要停顿,有时有标点却不中断。比如:“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金色的鱼钩》)很明显,两个“老班长”应当连起来读,这样才能表现小梁等人急切的心情;而“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之间,却应有一定的停顿,表达“我们”无比悲痛的心情。
  2.重音。朗读时要着重强调的词语就要读重音,重音的应用大致有六种:
  (1)比喻性重音:“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2)对比性重音:“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草原》)
  (3)强调性重音:“我素不知道天底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少年闰土》)
  (4)转折性重音:“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少年闰土》)
  (5)拟声性重音:“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雷雨》)
  (6)重音轻读:一般说来,是重音的要读得重,但有时重音反而要读得轻,比如“月亮地下,你听,哗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少年闰土》)这里的重音就必须轻读,以反衬当时环境的幽静。
  3.节奏。朗读的节奏是指朗读时要按照语音轻重缓急的规律,和谐地处理朗读的速度。朗读时首先要看课文的内容、事件、人物、感情的具体情况。比如描写列车奔驰的语句,就要读得急速而整齐;描写傍晚漫步街心花园的内容,就要用中速和平静安详的节奏;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要用舒缓而低沉的节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