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空城计

作者:陈彩霞




  《空城计》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有人认为这部小说在描写人物方面有“三绝”——诸葛亮的“智绝”,刘备的“义绝”,曹操的“奸绝”。诸葛亮的“智绝”可以用“神机妙算”来概括,他用“空城计”吓退了魏国名将司马懿率领的15万大军,你看他是不是智谋超群、料事如神呢?想知道故事的详情,请跟我一起来阅读下面的文章。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阅读《三国演义》原著。
  主持人:火龙果
  
  [全神贯注——阅读]
  
  诸葛亮自从命令马谡等守街亭以后,心中一直疑惑不定。忽然接到王平派人送来的地图,他打开一看,大惊道:“马谡没有见识,坑害了我们全军!”左右的人都问:“丞相为何吃惊?”诸葛亮说:“大家看这幅地图,放弃要道口不守,反而去守一座孤山,倘若魏兵一到,四面围住,切断取水的道路,用不了两天时间,军士自己就会乱,街亭哪会守得住!”杨仪表示:“我愿意去替换马谡。”诸葛亮听了,就把安排营寨的办法详细地告诉了杨仪。杨仪正要出发时,忽然有人报告说:“街亭、列柳都已失守!”诸葛亮顿足长叹说:“大势已去,这是我的过失!”急忙喊来关兴、张苞两人吩咐道:“你们各带3000兵马,向武功山小路前进。如果遇到魏兵,不可与敌人交战,但可击鼓呐喊,用疑兵惊吓对方。魏兵退走,也不能追赶,待他们退完,就往阳平关去。”
  接着,诸葛亮又叫张翼带兵去修理剑阁,平整回川的道路,并且暗地里传下命令,叫全军收拾行装,准备撤退。不久,又命令马岱、姜维先带兵埋伏在沿途山谷,待大军退完,再行收兵。安排停当,又派了心腹分别到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通知军民,全部撤回汉中,并去翼县接姜维的老母,送往汉中。
  诸葛亮调派任务停当,便先带领5000兵马去西城县运送粮草。忽然士兵前来报告,说司马懿带领15万大军朝西城这边冲了过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并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的5000兵马,已分了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2500兵马在城中。众文官听到这个消息,都吓得脸色发白。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于是他连忙传下命令,叫大家把所有的旗帜都藏起来,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却把四面城门打开,用30个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可乱动。诸葛亮自己则披上了鹤毛大氅(ch2ng),戴了丝织的头巾,带领两个童子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司马懿前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悠闲地弹琴。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作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何就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打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你知道什么!”于是,司马懿命令两路兵马全部撤退。
  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起来。众官无不惊奇,便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名将,今天带了15万大军到来,见了丞相,为何退得这样快?”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决不冒险,见了如此模样,便怀疑会有埋伏,所以很快退走。我并非想要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才决定如此。我们只有2500兵马,如果弃城逃走,不仅不能跑远,还会被司马懿一个个捉住!现在他们一定从北边小路撤退,我已叫关兴、张苞在那里等候迎敌。”部下听了,都十分佩服他。
  
  [一丝不苟——答问]
  
  1.《三国演义》是古人写的,有些说法与我们今天的习惯说法不同。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句中画线的词可以替换成什么词。
  (1)“马谡没有见识,坑害了我们全军!”
  (2)诸葛亮调派任务停当,便先带领5000兵马去西城县运送粮草。
  (3)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
  (4)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何就要退兵?”
  2.给下面的词找近义词,看谁找的又快又多。
  (1)疑惑 (2)切断(3)过失(4)吩咐(5)谨慎(6)惊奇
  
   [知识与能力拓展]
  
  下面的歇后语都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你对哪些故事比较熟悉?试着向同学、老师或家长讲一讲。
  (1)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2)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3)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4)关公失荆州——吃亏在大意。
  (答案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