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名人读书各有诀窍

作者:向志宏




  读书就像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而学会良好的读书方法,就像航程中有了一名帮忙的好舵手。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读书的好方法吗?记得来信告诉我呀!
  (小格子)
  
  读书学习,首先是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认真的学习习惯,刻苦的学习精神。毫无疑问,学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同学一天到晚都捧着书本,非常刻苦,可往往成绩不佳;而有的同学看似玩耍的时间很多,却偏偏成绩名列前茅。这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一个好的学习方法,需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去不断总结。但是,一些名人的学习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在灯下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他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到了自己手里,应该怎样写……想完后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八面受敌”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不要考虑其他方面。要探究事迹史事,或是典章制度,就换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学成以后,各方面都经得起考验。《孙子兵法》有个重要原则,叫做“我长而敌分”。如果八面受敌,则不应八面出击,而要集中优势兵力以众击寡。苏东坡读书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历来为古今学者所称道。
  老革命家徐特立,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一是日积月累法。他学《说文解字》时,把540个部首分作一年来读,每天只读两个部首。他在43岁时开始学外文,用的也是这个方法:每日学一个生词,一年学365个词。这样持之以恒,终于学会了法文、德文和俄文。他说:“读书常患‘走马观花’‘囫囵吞枣’,随读随忘。不切实际的贪多,既不能理解又不能记忆。我的读书方法总是以‘定量’‘有恒’为主。”二是古今中外法。徐老小时候读过很多古书,后来又出国攻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极其渊博。他主张读书面要广一些,古今中外的书都要读。“把古今结合,中外结合,变成我的。像吃牛肉也好,吃狗肉也好,吃下去,把它变成我的肉,这就对了”。三是借书摘抄法。摘抄要选择,在选择中加深理解。选择必须分析,通过分析才能掌握要领。徐老在湖南时,听说书报流通社有《联共(布)党史》,就去借了来。在学习下册时,他就是采用抄读的方法。但他不是全抄,而是摘抄,并且做详细的分析,结果他对下册的理解就比上册深刻。后来,即使在买书不难的情况下,他也主张抄一点儿书,因为这样可以眼、手、心三到,便于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