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一句话,一种情,一辈子

作者:史秀荣




  那是去年初秋的一个星期六,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位瘦瘦的中年妇女敲门进来。她一脸的笑容,略显局促,张口就说:“我昨天已来找过你,你不在,听说今天你在学校,我就来了。我一定要见见你。”
  我知道这是一位孩子的母亲,一定是来说孩子上培训班的事,十有八九是想多打折、要优惠的,就热情地递上一杯矿泉水,并做好了应付准备——尽量说服她不搞特殊。
  她坐在我旁边,还尽量拉椅子靠近我。从她的衣着、神情上观察,她不像有钱人的太太,应该是个能干又常奔波操劳的女当家。
  她讲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刚读完小学升上了初一,一个读初二。两个儿子还算乖,但写作文不行,不会写,考试扣分太多。听说史老师教作文教得好,一定要让儿子学一学。 我一面感谢她对我的信任,一面心里嘀咕:“先给我扣上大帽子把我夸晕了,就该谈钱的事了。”我随口询问:“孩子的意见呢?”
  “我就是来告诉你小孩儿的想法的。”她说,“小孩儿不想读,但我一定要让他们读。他们就说两个人读培训班太贵了,家里负担太重。我告诉他们,只要好好学就不贵了。老师,我今天来就是想亲口告诉你这个。我没什么钱,一个月的工资不够交他们两个的作文培训费。但我知道,这钱不能省,小孩儿必须好好读书,不读书一辈子就完了,读好了才有前途。读好了,花的钱就值,就不贵。”
  我的心微微一震:“学好了就不贵了。”一位母亲的拳拳之心,深深之情啊。后来我跟这位母亲又聊了许多,她始终没提学费打折的事,她一个心眼儿是要儿子能学好作文就心满意足了。尽管我不断强调我的教学思想如何好,我的责任心如何强,可内心一直反反复复回响着这位母亲的话:“只要好好学就不贵了。”送走这位母亲后,我将这句话写到教案本的首页,并决定修改原来的教案“观察的重要性”,第一次课就上——好好学就不贵。
  开学的第一次课,是这个秋天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教室里坐满了三十几个新同学,他们有的在嘻嘻哈哈,有的懒洋洋地歪着,有的用呆滞的目光环视四周……我没有点名,没有严厉地要求他们目视前方身板正,没有习惯地说:“请大家安静下来我们开始上课。”我手执粉笔,工工整整地在黑板上写下“好好学就不贵”这六个字。
  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大家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我。我告诉他们,这是一位妈妈说的话,妈妈为什么这样说?请你揣摩一下妈妈的内心活动。大家陷入了沉思,接着展开了讨论。大家不但说到这位母亲的期待和良苦用心,也对照着自己:为什么要用课余时间来参加培训班的学习?苦吗?累吗?贵吗?放弃吗?教室里热闹起来,不是吵闹,而是讨论,交流,谈心。我发现,同学们原来那种被迫无奈的神情,那种厌恶学习的神情,那种对老师不屑一顾的神情,渐渐从脸上消退,从眼睛里消失,他们的目光里有了真诚纯美的感恩,他们的脸上有了灿烂的神采,他们的话语也由“无聊、排斥”变得充满理性和激情。真的,就像在一片潮湿泥泞的土地上生起了熊熊篝火,我的心与同学们和谐地共鸣,我的眼神与同学们合拍地闪烁。这时,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每人给母亲发一封“手机短信”。你看,他们伏案疾书,多么专注,多么用情:
  “妈妈,您不用逼我学作文了,我感谢您为我选择了这位老师……”
  “妈妈,我原来以为作文课会很无聊,我本来想今天来试听一次,以后找借口不、再来的,可我上了这节课,觉得对我很有帮助,我很愿意一直学下去……”
  “妈妈,我一定刻苦学习。您不用天天催促我了,我长大了,我不让您为我太操心了。您多注意身体,自己更年轻,更漂亮。”
  我留意那位母亲的两个孩子,他们尤其认真,手里的笔如同刻窗花的刻刀,一笔一画地“刻”下了:
  “妈妈,您花钱让我们读书,这是对我们好,想让我们上大学,长大了事业有成。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我不但要学好作文,还要多读一些书,上中国名牌大学。您的儿子:晓星。”
  “妈妈,我从前老是觉得您太唠叨,现在觉得您真是好妈妈,真是伟大的母亲。我不会再让您那么辛苦了,长大挣钱让您享清福。谢谢您,好妈妈!您的儿子:晓龙。”
  确实,这节课以后,这个班的同学学得特别认真,他们的爸爸、妈妈不断打来电话感谢我,我一边谦虚着、兴奋着,一边在心里千万次地感谢那位给了我教学灵感,给了我思想提升的母亲。
  一句话, 一种情,一辈子,都将勉励着我,勉励着你,勉励着每一位乐于上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