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造”个机会给学生

作者:崔为安




  “老师,王杰作业没完成。”
  “问他话,他啥也不说,怪怪的。”
  …………
  接教五年级不久,一些同学就向我打起了王杰的“小报告”。为此,我对他多了些“留意”。果然,问他问题,他闭口不言;找他闲谈,他目光躲闪;逗他玩耍,他甩甩胳膊。
  这样一个学生。怎么回事?从同学们的三言两语里,我知道了一些情况:王杰从小没了妈妈,爸爸在外打工,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于不爱说话,同学们谁也不搭理他。通过家访,我进一步了解到:王杰儿时比较活泼、贪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话越来越少了,甚至爷爷、奶奶都问不出一句话来。
  知道了这些,我心中有了“底儿”,决定帮他“变一变”。那一节班队课,我特意给同学们点名。当点到王杰时,他慢腾腾地站了起来,头一抬,旋即低下,没有喊“到”。顿时,一些同学抿起了嘴,想说什么。我用眼色止住了他们,然后,笑着对王杰说:“换了个老师,有点不好意思是不是?没关系,这样的时候人人都有嘛。好,请坐下,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答‘到’的。”我注意到他坐下时望了我一眼。
  第二天,我特意把课本摆到了办公桌的醒目位置,然后空手走向教室。上课铃响了,我故做惊讶,说:“老师忘记带课本了,王杰,你帮老师取过来,好吗?”他站了起来,偷偷看看我,见我一直笑着,就离开座位向办公室走去。一会儿,他拿着书来了,低着头,把书放到桌上,什么也没有说。看他就那么站着,我摸了摸他的头说:“你是咱们班第一个帮助老师的同学,谢谢你。”听到我的夸奖,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一晃一周过去了,王杰在我面前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话,然而他的一些细微举动却让我相信:只要对他抱有信心,持之以恒,他一定会“金口”常开的。
  又到了星期一,班长来告诉我:“老师,王杰又把作业本丢了。”
  “哎——,王杰,王杰……”让他回去后,我苦苦瞑思,忽然想起王杰帮他妈妈喂鸡的事,我拍了拍头,偷偷地笑了。这天放学,我布置了一次特殊的作业——“回家观察小鸡”。第二天,检查作业情况,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王杰也半举不举地动着胳膊。
  “王杰,”借此机会,我叫起了他,“你观察了吗?”
  “嗯。”声音很小,但我心中的高兴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按捺一下,我继续道:“请你说说小鸡的样子,好吗?”他小心地抬起头,望了望我,旋即收回目光,说:“小……翅膀,黄……爪。”
  “只有细心观察,才会说得这么好,同学们说,是不是?”
  “是。”一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跟着鼓起了手掌。
  这天放学后,我叫住了他,“王杰,老师有一封信,帮我送到邮电局去,行吗?”他接过去,点了点头,眼睛里放出了异样的光彩。
  这以后,我又把卡片、教学磁带等让他替我保管,他总认认真真地放好。每次我上课,他都端端正正地坐着,高高地抬起头,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抓住机会,我总让他起来回答,哪怕只说了几个字,我也从其他方面给予鼓励。一个月后,他在我面前不再“呆板”了,话也渐渐地多了起来。
  看着王杰一天天的变化,感动之余,我不禁想到了很多。“落后生”不可怕,关键是教师要有信心,要给他进步的机会。真的,“造”个机会给学生,对教师来说,举手之劳,而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枝鲜花,一树新绿,更可能是一个明媚的春天。
  
  [整体评析]
   听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鲜花。是啊,孩子天生都是美丽的,但他们的成长需要我们的帮助,特别是那些含苞待放的花朵,更需要人们的呵护。
   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语言,却在质朴中透出了几分令人感动的情结。面对因家庭变故而使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的孩子,老师没有放任,没有嫌弃,而是用尊重,用爱,用信任,为他的成长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机会。让孩子低下的头又抬了起来,让失去光芒的眼睛又亮了起来,让紧闭的口张开了,让冷漠的脸笑了……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孩子的发展创造机会的同时,也给了其他学生重新认识这个孩子的机会。这便是老师的平凡,更是老师的伟大。
  (肖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