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思念悠悠

作者:惠显界




   1983年的暮春时节,我来到内乡城关一小实习,教三年级(一)班的语文。
  那时,稚气未脱的我,很快与班里的几十个孩子浑然一体——常常课间同他们玩得不分彼此,不亦乐乎。20多年过去了,那些灿若朝霞的笑脸依然不时萦绕在我的脑际。记得班上有个叫雷达的女生,长得敦敦实实,胖胖的圆脸,齐耳短发,特像小男孩,朗读课文童音洪亮惊耳;另一名字叫白鸣鹤的女孩,孱弱的身材,白净的脸上嵌着一双机灵的小眼睛,脑后扎着一条小辫子,真如一只小仙鹤,让人见了,总能平添几分爱怜之情。
   转眼间,一个月的实习就结束了。我又回到了母校,迎接毕业考试。
   一天下午,鲜红的太阳落到西山顶上,美丽的晚霞笼罩着校园。我正在校园一角的苹果树下复习功课,突然,一群孩子围住了我。我抬眼一看,哦,是我的小弟子们。我兴奋地站起身,逐个抚摸着他们的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你怎么不教我们了,我们可想你了。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告诉我班里发生的事情,两位闹了别扭的男孩,还郑重其事地让我这个“班主任”给评理。
   又过了几天,是个端午节的早晨,五六个孩子给我送来了节日礼物——鸡蛋、鸭蛋、粽子、苹果。我望着一双双伸出的小手,心里翻腾着激动的浪花——世上还有什么礼物比这更珍贵,还有什么感情比这更纯真呢?
  此后,他们多次来看过我。孩子们的到来,给我枯燥的复习生活带来了几多乐趣。当时他们并不知道我的名字,又怎么能一次次地在诺大的内师校园的角角落落里找到我呢?真是神童啊!
  在我正式走上教育岗位的这20多年里,教一批批数不清的学生,但工作之余,我总是时常怀着怅然的心情,思念着我的内乡城关一小三年级(一)班的学生们。按时间推算,如今他们也已届而立之年了。我的这些小朋友啊,而今你们在哪里,可都安好?还记得那个仅教过你们一个月的老师吗?
  
  [整体评析]
  一段真挚的,没有任何粉饰与渲染的情,却在记忆的最深处,有时会记上一辈子。作者将自己20年前实习的那一个月中的感动,用朴实的语言记录下来了。孩子那一份纯真的感情,在作者的年轻的生命中留下了不灭的印记。在行文中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自己内心的这份思念,而是将它化做了那一张张记忆中的充满稚气的脸,化做了曾经的一个个和孩子们一起欢笑的片段。让人读后不禁产生了羡慕之情。感动,往往在最朴实,最简单处。就是这些点点滴滴,汇成了思念的小溪,在作者心头萦绕。以至于在20年后,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这份思念与惦记依旧,最后的那两句问候,便是作者所有情感的浓缩。
  (肖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