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师生同台赛,欢迎你再来

作者:陈延军




  由中国小说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叶圣陶研究会、《语文世界》杂志社、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校园文学报刊分会联合举办的首届“语文世界杯”全国师生同台作文大赛于2004年7月正式开赛。通过编写出版《作文辅导专号》(小学版),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精心组织,师生参赛踊跃,至2005年1月31日止,小学组收到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港澳台),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师生的参赛作品6万余篇。经过参赛学校的初评、大赛评委会的复评,各奖项现已揭晓。大赛共评出一等奖30名,二等奖150名,三等奖300名,纪念奖500名,组织奖、指导奖若干名。
  小学组的写作范围是成长日记和成长故事。成长日记——一段话写出真感情、一篇周记谈快乐;成长故事——我的故事、家庭故事、校园故事、社会故事。
  从开始记事起,到小学毕业,走过风风雨雨,走过年年岁岁,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成长的故事。我们成长在故事中,成熟在故事中,我们在一件件故事中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事,明白了道理,健康地成长。
  在参赛作品中,我们发现师生们认真审题,精心选材,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写出了一篇篇印象深刻、感人肺腑的好文章,记录下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可以说,师生同台,各显其能,故事不同,感触很多。具体来说,本次大赛,有以下特色:
  一、参赛范围广。涉及全国30多个省份的教师和学生。他们积极性高,自觉自愿,自由主动,把自己的成长小故事毫无保留地用自己的笔书写出来。和老师们、同伴们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分担成长的忧愁。
  二、写的都是“我”的自得之见。“见”就是很小的发现。作文提倡的就是小中见大。即从小事写起,从小处着手,写出大胸襟,写出大世界。参赛作品篇篇都是自己鲜活的事例,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事,都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内容新颖、有趣,毫不造作。
  三、语言抒的都是自然之情。“自然”就是不矫情,不做作。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真实感受。每一篇作文都是个性独特的表现。自然之情就是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就是用自由之笔表达自然的现实和现象,实质上就是个性之笔。“既不能踩着别人脚印走,也不能踩着自己脚印走”的个性创作理念在大赛的文章里处处可见。例如《教师的“苦”与“甜”》《“造”个机会给学生》等老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老师教学感悟和体会,真真切切,自然有趣。
  四、笔触比较自由。写作实际是自由的事,不自由就写不好。本次参赛从文体看,只提供范围,题目上不加限制,就是遵循作文的客观规律,追求一个自由的写作境界。师生们在自由的写作天地里尽情发挥自己的写作天赋,真实、朴实的情感得以流露。比如学生的作品《我和老爸下象棋》《当班长的滋味》《都是马虎惹的祸》等都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兴趣的内容。
  五、彰显的是“我”的自在之趣。本次大赛的作品有很多真实有趣的作品。代言体不会是好作品,只有融入血肉后,才能有力地直接表现出来,当作家和他人的传声筒也是不行的。如,参赛学生的作品《骄傲的代价》《我是风筝》等,教师的作品《无人喝彩》《思恋悠悠》等,都是饱含师生各自独特情感的,没有抄袭,没有模仿,多的是自己经历与感悟的自在有趣味性的东西,这就使本次大赛作文不落俗套。
  六、语言自然活泼,朴实清新。老师说的话就是老师的话,往往耐人寻味、循循善诱。小学生说的话应该像小学生的,有着小学生的纯朴童真的味道。这是本次大赛作文中比较明显的又一特点。语言真切、自然、朴实。每一篇作文都是一种自我表现,一种自我超越。老师的作文以及中小学生的作文,除了个体自己,别人写不出来。好多老师和同学写的文章是充满活力的、有生气的、跃然于纸上是跳动的音符。语言在跳动,思想在跳动。
  总之,本次大赛的获奖作品突出了作文的天性——创新。作文是一种精神的独创,是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应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好作文应该是打出主体、个性的深刻的烙印,作文突出的是个性,防止的是共性。都是共性的东西就会失败。一段时间内,作文不能成功是因为共性的东西太多。作文就是要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培养他优良的个性。这次作文比赛的作品反映了这一点,这是师生努力的结果,更是组织单位精心策划的结果。
  亲爱的小朋友们,尊敬的老师们,首届“语文世界杯”全国师生同台作文大赛落下了帏幕,第二届比赛即将开始。让我们在总结第一届大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携手再造第二届大赛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