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诗歌变剧本

作者:刘 方




  杜牧是我国唐代诗人,写过不少清丽生动的抒情小诗。
   有一年清明节,他旅行途中遇到下雨。细雨纷飞,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在这清明节,又怎能不触景伤怀?遇到这样的天气,怀着这样的心情,多想找一家小店,喝上几杯,顺便避避雨歇歇脚呀!路遇牧童一问:指给了酒家所在,心里能不高兴吗?正是基于这种意境,杜牧写出了《清明》一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里,我们不去评论这首诗的美妙,而是说曾有人借助现代的标点符号,在对这首诗不增减的情况下,改编成了一个时间、地点、场景、人物、台词俱全的小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探究与思考]
  
  用冒号引出“借问酒家何处有”和“杏花村”作为行人和牧童说的话,就组成了一个简短的对白。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描写别人说话时,我们还可以怎样使用标点符号。
  (小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