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一本让人感动又惭愧的书

作者:唐 兵




  作家连线
  
  亚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1840~1905),出生在今天意大利里古利亚地区的一个小村镇奥奈利亚。《爱的教育》发表于1886年,是他成熟期的作品,他的爱国热情和朴素抒情的笔触在这部书里得到了高度的表现。
  中国最早的《爱的教育》翻译者夏丏尊先生在《译者序言》中说:他得到这部书的日文译本,一边读一边流泪。他说他把自己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跟这书里所写的相比,惭愧得流下了眼泪;他觉得世间要像书里写的那样才好。他当时就许下心愿,一定要把它译出来,不光是给孩子们读,还要介绍给父母和教师们,让父母和教师都跟他一样,流些惭愧或感激的眼泪——他认为这更加重要。
  的确,这是一本让人感动又惭愧的书,这是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它讲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真诚、理解、尊重,以及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即使在今天,它们依然是一些闪闪发光的品质。
  
  故事阅读
  
  《爱的教育》的副标题是“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该书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小男孩安利柯的日常生活以及发生在他身边的种种感人的故事,全书共100篇文章,除了安利柯的日记,还包括父母姐姐在他的日记本上所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每月小故事”。
  主人公安利柯刚上小学四年级,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知识分子家庭。由于受父亲的影响,他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在生活中诚挚友善,特别是对待自己的朋友,热情而不失同情心。当他和母亲把家里不用的布送到一个住在贫民窟的人家时,他看到在那阴暗的小房间里背对着门写字的男孩,正是自己的同班同学克洛西,惊讶的安利柯把这一点告诉了母亲。“嘘!”母亲回答说,“要是他知道自己的母亲接受同学母亲的施舍,那会叫他多么难为情啊。不要作声!”这时克洛西正好回过头来,安利柯不知如何是好,母亲在背后轻轻推了他一下,他跑过去抱住了克洛西。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和轻轻的一个动作,但是母亲的行为自然流露出了对他人的尊重和体贴,即使是穷人,也有自尊。安利柯正是处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同时,他从自己的同学身上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譬如他最佩服的卡隆,总是帮助弱小的同学,并用拳头去教训那些欺负人的家伙,他说即使当着这些家伙的家长的面,他也敢打掉他们的牙齿;还有铁匠的儿子泼来可西,他父亲经常喝醉了打他,可是当同学们看到他脸上的伤痕,说要告诉校长时,泼来可西急了,跳出来,红着脸,气得声音发颤地说:“没有的事!没有的事!父亲从来不打我!”那种浓浓的父子之爱溢于言表,他想保护父亲,不想让同学看不起父亲。
  
  精华分享
  
  昨天早晨卡罗·诺卑斯对贝谛说的那种话,卡隆是绝对不会说的。卡罗·诺卑斯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有身份的人,便非常傲慢。他的父亲是个高个子、黑胡须、严肃而庄重的绅士,差不多每天早晨都要送儿子到学校来。昨天早晨诺卑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贝谛发生了口角。贝谛的父亲是个卖炭的,诺卑斯因为自己理亏,无话对答,就说:“你父亲是个穷叫花子!”贝谛听了,气得脖子都红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簌簌地往下掉。回到家里,他把这事告诉了父亲。下午上课时,那个黑黑的、矮小的卖炭人便领着儿子到学校来了,把这事告诉老师。大家都静静地听着,诺卑斯的父亲跟往常一样,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听见有人提他的名字,就问老师是什么事。
  老师回答说:“这位工人来说,你家的卡罗对他的孩子说:‘你父亲是个穷叫花子。’”
  诺卑斯的父亲脸红了,皱起眉头问儿子:“你这样说了吗?”
  诺卑斯站在教室中间,低着头不作声。他父亲抓着他的胳膊,把他推到贝谛跟前说:“快道歉!”
  卖炭人连声阻止说:“不必了,不必了!”绅士却不听他的,仍对儿子说:“照这样说:‘我说了对你父亲非常不礼貌的话,请你原谅。请允许我的父亲来握你父亲的手。’”
  卖炭人做了个手势,好像是说:“不要。”绅士却不答应,一定要这么做。于是诺卑斯低着头,声音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对你父亲——非常不礼貌的——话,请你——原谅。请允许——我的父亲——来握——你父亲的——手。”
  绅士向卖炭人伸过手去,卖炭人用力握着。随后把儿子推到诺卑斯怀里,叫他们拥抱。
  绅士向老师请求说:“让他们两个坐在一起好吗?”老师便叫贝谛坐到诺卑斯的旁边。等他们坐好后,诺卑斯的父亲便行礼告辞了。
  卖炭人站在那儿,注视着并排坐着的两个孩子,沉思了一会儿,走到诺卑斯的眼前,望着他,好像很爱恋,又很懊悔的样子,似乎想对他说些什么,可是又说不出来。他伸过手去想爱抚他,却没敢这样做,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在诺卑斯的前额上摸了一下。走到门口时,他又回头向里面看了一眼,这才离去。
  老师对我们说:“大家要把今天发生的事情牢牢记在心里,这可以说是本学年中最好的教训了。”
  [小丹补笔]爱是最好的教育,爱可以创造奇迹。《爱的教育》这本风靡全球、脍炙人口的著作,没有乏味的说教,没有煽情的语言,但本书的每一章节把“爱”这个主题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本好书,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爱的教育》犹如山涧流淌的清泉,流畅的语言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亿万读者的心灵。暑假快到了,同学们不妨把这本书也列入自己的读书计划,相信你们也会被感动的。记得写篇读后感寄给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