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伸展想象的翅膀

作者:朱效文




  在好多年前有个孩子,他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总是喜欢趴在顶楼的窗前,望着满天闪烁的星星,久久地出神。他在想,这天空中到底有多少颗星星?宇宙究竟有多大?哪几颗星星生活着人类?他们是否也在远远地眺望着我们?这时,便引得他妈妈在他身后喊:“发什么痴呀?快点睡觉去!”
  孩子有个哥哥是天文学家,在紫金山天文台工作,那里有巨大的天文望远镜,能看见肉眼看不见的遥远星体。孩子做梦也想长大了当一个天文学家,能去紫金山天文台看星星,能坐宇宙飞船去太空遨游。那个年代,哥哥是他心目中的英雄与偶像。
  除了太空梦,孩子还有许许多多的梦想。在看完了一本介绍祖国山水风光的《儿童时代》杂志后,他就梦想着将来要当一名记者,每天坐着大飞机去名山大川游历,写最美的文字,拍最美的照片。
  孩子喜欢看小说,看《三国演义》,看《西游记》,看《水浒传》,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完以后,还觉得不过瘾,就把小说里的故事再一个一个地接着往下编,把编完的故事讲给同学听。他从玩具店里买来木制的刀枪,把铁床的床架想象成骏马,骑在他的骏马上,挥舞着刀枪,与想象中的敌人奋勇厮杀。小说中的英雄们,就这样在孩子的想象中又活了起来。
  有一次,孩子去爬桂林的南溪山,爬到半山腰没有了路。孩子望着前方笔直的悬崖想,那悬崖上面会藏着什么呢?那儿有没有仙女?有没有树妖?有没有土地老公公?于是孩子带着幻想,攀着陡峭的岩缝爬了上去,一直爬到了山顶上。山顶上没有奥秘,但是孩子却在那儿看到了整个桂林,那是在山崖下看不到也看不全的景象,无比的壮观。虽然攀着岩缝下山格外危险,一不小心就会跌下山去。但孩子的心里只有骄傲,没有后悔。因为他体验到了从未体验过的壮丽。
  几年以后,孩子没读完初中,就去远方偏僻的农村当了一个农民。他干起农活来很拼命。耕作之余,孩子喜欢一个人睡在渺无人烟的地头,望着满天变幻无穷的绚丽云霞,想象着它们是仙女的霓裳,是天神的战马,是凤凰的羽翼,是游龙的鳞光。夜晚,孩子常常躺在谷场的草堆上,尽情地欣赏着在城市里从未见过的璀璨银河,想象着它的流动,幻想着蕴藏在其中的神话般的天宫。
  又过了几年,孩子回到城里,在一家废品回收站当营业员。孩子又开始做他的大学梦了。他怀着对重返校园的无限憧憬,从装着回收来的废旧书籍的破麻袋里寻找出教科书,利用劳动间歇和午休的时间,钻在废纸堆里拼命地补习。他从亲戚家的孩子那里借来复习提纲,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玩命地抄写、背诵、做习题。在那次高考中,连初中也没读完的他,竟然奇迹般地获得了超过录取分数线的成绩。大学在向他招手了。
  这个孩子就是我。
  如今,我早已大学毕业,并先后在几家期刊担任主编。坐着飞机去名山大川、异国他乡旅行,拍摄那里迷人的风光,早已不是梦想。我常常想,假如没有童年的想象与幻想,没有孩提时代绚丽的梦,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不会有我的大学,我的摄影作品,我的诗,我的小说、童话和散文。童年、少年时代的想象与幻想,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啊!
  我深感不安的是,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今天的孩子的想象与幻想能力,与我年少时相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抑。我常常问我的少年朋友:“你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他们有的回答:“嗯……我也不知道呀。”有的回答:“这个嘛……爸爸妈妈还没说呢!”脸上的表情一片茫然。
  从小被扼杀了想象力的孩子,长大以后就很难有创造性的作为。
  他们的梦想在茫茫题海中失落了。他们应该寻找回他们失落的梦想。有梦才会有成功,有梦才会有坚强。
  想象,不仅是生命力的源泉,创造力的源泉,也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