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3期

闲话标点符号(二)

作者:张龙德




  我们来说句内点号——逗号。逗号是不能随意使用的。例:
  “我们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对购进的病猪,他未按站长意图,加盖‘合格肉’图章,受到了惩罚。”
  到底是“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还是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对病猪加盖“合格肉”图章的,到底是“他”的意图,还是“站长”的意图?原来第一句中的逗号和第二句中的第二个逗号都是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这样,把原句所要表达的意思恰恰搞反了。
  表示句子内部停顿的符号,除了逗号以外,还有顿号、分号和冒号。它们长相各异,顿号像粒芝麻,分号像棵豆芽,冒号像双胞胎兄弟,可它们与逗号作用相同:都是表示句子内部的停顿。不过,顿号,表示在一个句子内部并列词语的停顿;分号,表示并列的两个以上的分句之间的停顿;冒号,表示的是提示性话语后的停顿;至于逗号,当句子中间需要停顿时,顿号、分号、冒号都不适用的情况下,这时就用逗号来表示。
  顿号、逗号、分号都是句号的辅助性标点符号。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顿号要比逗号停顿的时间短;分号比句号停顿时间要短,但它比逗号停顿的时间要长。分号的出现就意味着句子比较复杂,往往一句话中有几个层次,几个方面时,它才出马。它们三位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把一个句子内部的层次表现得一清二楚。例: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冒号只是标点符号家族里的普通一员。不过,它倒是经常出现在有领导的场合中。例如开会时,发言人经常这样开头: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这会场上肯定有领导,即使没有主席台。)
  在书面语言里,冒号常常为领导服务,为主人服务。例:
  毛主席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冒号经常用在“说、道、讲、问、唱、回答、喊”等表示说话的动词后面,表明后面的话是主语说的。如果说话的主语是在话语中间和后面,那样就看不到冒号。例: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自豪地对元老们说。
  “小朋友,你知道吗?”小蜜蜂一边飞,一边高喊着,“我不仅是你们喜欢的朋友,还是老爷爷、老奶奶的朋友,他们把我们酿的蜂蜜,说成是老人的牛奶!”
  以上两句话,如果我们要在“说”和“高喊着”后面用冒号,这两个句子的语序应该做怎样的调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