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叹哉,杜郎!

作者:路佳伟




  读《阿房宫赋》后,手不释卷,惊叹其妙。其为文者,杜牧也。含英咀华,钻之弥坚。有感于斯文,亦有感于其人。乃落笔成文,以抒心中之情,叹此千古奇才也。
  初读文,眉梢凝,神色惊;再读之,拍案绝,峰洪泻。
  洋洋数百字,跃然纸上,道尽兴亡。乍看,似百灵晨鸣,惊艳婉转;细赏,如困兽下山,声啸震颤。峨峨乎泰山之巅,玉皇峰伟;涓涓乎清流之逝,情切绵延。
  碧天凌云,变幻万端,彩凤麒麟,龙跃虎啸。伫四野而望之,皆精妙绝伦。
  熠熠焉,辉辉焉。文笔之矫健,似神龙见首难见尾;文采之锋芒,恰日月四射之辉煌。读其句读,口齿留香,绕梁三日,不绝如缕。烈日炎炎,似饮冰茗,神清而气爽;飞雪茫茫,如尽壶觞,血热而情长。
  艳而不华,想象绝奇;体物写志,浑然一体。颂之,风云变色,响遏行云;歌之,百兽驻足,凤飞凰舞。阿房宫之奇艳,惊于世间;秦始皇之骄奢,昭于民心。呜呼!杜郎之心,叹苍生之苦难,慨秦王之淫逸,痛阿房之焚毁,恨君王之昏庸。
  生花之妙笔,震世之奇才。个性人物,著个性文章。杜郎少有才学,文不加点,倚马千言。古今兴废,圣贤经传,无所不览。裘马清狂之时,似太白之飘逸仙骨,踌躇满志,登高而歌:“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感念苍生之际,忧国忧民,如少陵之沉郁情怀,忧虑满心,愤慨而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身携长剑玉佩,遍访天下英豪;纫秋兰辟芷,修内心之明德。志如鸿鹄,非燕雀可小觑也。
  所谓窥一斑,可知全豹。文以载道,亦见其人。杜郎之时,盛唐趋衰。文者爱财,武者惜死。终朝酒池肉林,尽日靡靡之音。古人云:是为人者,尽其能;为人臣者,尽其忠。杜郎,欲扶大厦于将倾之际,挽狂澜于波涛之间。经世济国,一展平生之才。故《阿房宫赋》者,盖为晚唐之倾颓而鸣,为百姓之多难而发。其忠义之心,凌云之志,则尽显矣。
  请君试看,君王为博美人一笑而烽火戏诸侯者,历数不尽。然太宗因惧魏征之耿介而闷死鹰鹞者,古今几人?前人之伟业,过眼烟云。先人之美德,弃之不惜。良禽择木而栖,贤者选主而事。夫英雄者,亦应身逢其时,方显英雄本色。
  哀哉,杜郎!虽有千古一赋,却无惜才之明主。悲哉,杜郎!虽有耿直贤臣,却无从谏之帝王。匡时济世,彪炳千古,悲天悯人,感服人心。叹哉,杜郎!
  (指导教师 尚 娜)
  
  【点评】
  赋是一种华丽的文体,献赋也是臣民展现自己才华,向君主进谏的一种途径。杜牧在《上台已文章启》中写道:“宝历(唐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作者敢于写赋,实属难得。
  本文语言优美、大气恢宏,论文、论人、论世;一路写来,观点鲜明,各方论据信手拈来,显示了作者丰富的知识储备。其次,这篇读后感能针对《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提出“夫英雄者,亦应身逢其时,方显英雄本色”,角度新颖,不落窠臼。再次,作者模仿着原文的行文、句式写赋,尤可褒奖。“初读文,眉梢凝,神色惊”“熠熠焉,辉辉焉”等,都是对原文句式的学习运用,可见作者用心之深、语言学习之勤。
  稍感不足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前六段对原文的赏析语涉重复,进入主题(哀叹杜牧英雄不遇明主)稍慢。第二,现代人写古文,不足之处是难免的:“个性人物,著个性文章”是现代话语;“挽狂澜于波涛之间”有些不通;“感念苍生之际,忧国忧民,如少陵之沉郁情怀,忧虑满心”,语意重复较多;“匡时济世,彪炳千古”,对杜牧的评价有点夸大,不合实际。当然,客观地说,从此文可以窥见,作者现有的语文涵养已锋芒初露,相信如果再加以修正、琢磨,将美玉方成,咳唾成珠。
  (张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