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寂寞沙洲冷

作者:孙 伟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又是一幕无语的夜。
  习惯了漫漫长夜的寂寥,习惯了踽踽独行的落寞,这一切的习惯竟酝酿了陡然的陌生,这是自己在寻找的安静吗?苍凉月色浅唱着凄苦的韵律,氤氲烟云低吟着萧森的节调,自以为洗去了人生喧闹,归融了这无言的山水,便获得了心中苦觅的那份安宁,怎奈安宁来了,寂寞也来了,而且还来得那么汹涌,尤其是在这种找不到回声的秋夜。
  残月一轮,镶在眼前这袭缥缈的夜幕里,凸显着那化在骨子里的高傲。岁月辗过,有了阴晴圆缺,凋零了那些自以为是的理论,丰满了些许风雨不惊的练达,消磨了诸多不入市俗的棱角,平添了多少明哲保身的圆滑。人生的曲折消蚀了你对酒当歌的诗性,却沉积了更多的迷茫和落寞,月下踯躅的幽人啊,有谁能明白你这种蛰居的痛苦,又有谁能体味那种明白了一切后的空乏。人群中你早已寻不到自己的回声,找不到回应的表情了。终于,你害怕了,害怕了这种陌生的缠绵悱恻,害怕了这种有空难倾的寂寞,更害怕了背后那一张张裁定是非的嘴脸。
  经历了乌台诗的曲折,走过了大半生的坎坷,此刻,你也许明白了自己的正义凛然在诬陷面前是多么可怜。曾天真地以为挺着胸膛就能挤出光明的道路,或是慷慨陈词也能把自己从流言中清净出来,却不曾想到陷入了这个扭曲了是非曲折,扰乱了忠奸善恶的染缸中,竟过早地销毁了已有的底气,迷失了慷慨陈词的目标。什么经纶满腹,什么义无反顾,往日的光艳在扭曲面前却是如此暗淡。不仅没有织成活命的绳索,却徒增了更多的侮辱和折磨,最终把你变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屈从于“公理”之下。
  回首向来萧瑟处,此刻的你已在沉淀吧!虽还没有一笑淡悲的那种大气,没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那种平静,但是它们也许正在慢慢成熟,终究会从平静的表面生出那种惊世骇俗的壮阔来。
  想起了曹孟德,想起了他的“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寰宇茫茫,何处有自己的归宿?还是那勾心斗角的官门仕途吗?恐怕自己早已倦了吧!倦了就换一种生活吧!江海寄余生不也坦畅旷达吗?何必徘徊在这逼仄的夹缝中呢?
  饱经了倾轧、中伤带来的苦难,忍受了残夜独步的那种孤单,对生活的任何觊觎都是徒劳的。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去走完的,这条道义的路还是要走下去的。
  又是一阵秋风吹来,吹得人那么畅快,那么清醒,风中铿然曳枝声,心中荡然回肠气。通幽的曲径上,还是那个茕茕孑立的身影,而此刻的他步伐却是如此坚定。
  (指导教师 杨凤霞)
  
  【点评】
  本文以苏词为引子,结合词意,传达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心情变化。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难以捉摸的心理变化层次清晰地表达出来。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苏轼,凄冷的秋夜,幽人独行,凝眉紧锁。似乎又看到了他环顾周身,皆是张口怒目、面目狰狞之人,或横眉冷对,或指指点点,把他严严实实包围起来,使他艰于呼吸视听,不得不缩小了原本高大伟岸的身躯。经历了痛苦和折磨的历练后,为人正直、为官有道的他毅然决然地坚信道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一个血肉丰满的苏轼就站在了我们面前。作者能用千字文把这“寂寞-忧思-惊惧-坚守”复杂的情感变化表述得如此形象生动,感人至深,不禁令人为之拍案叫绝。
  句式整散结合,灵活多变。全文字句,文采飞扬。无论构思还是语言,无不透露出作者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没有平时厚实的阅读积淀,难以显出如此文笔风采;没有深刻的见识、丰厚的学养、理性的思考,文章很难做到如此的别开生面。
  行文颇具层次,内容丰富耐读。只是个别语句用词还欠推敲。
  (曹建才)
  
  点评人简介
  曹建才,河北隆尧一中语文教师,现为高三语文组备课组长。从教11载,因业绩突出,连续8年教高三及复习班。多次参加高考阅卷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级模范教师,受到县政府嘉奖。文学作品曾多次在《邢台日报·副刊》《牛城晚报》《杂文报》《广西文艺报》等报刊发表。另有学术论文在《语文报》《考试报》《语文学习报》等报刊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