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高中奋斗——我逼也得逼出个法子来

作者:罗 勍




  我高中就读于南开中学。这是一所诞生于上世纪初的全国名校,2004年刚度过了它的百岁生日。教学上,它有着很独到的魅力——能让你时而有一种被眼前的挫折所激发的紧迫感,又不失一种被聆听到的知识的美妙而鼓舞的进取感——好像冥冥之中的一只手,悄然拉住你敢于向上攀登。而这些感受,却是我经历了无数眼泪,动摇,复又坚决的千回百转才体味在心的话……
  未进南开时,家长和一些“老南开”就告诉过我:进了这里不要还想着重复初中时的辉煌,先把心态放平和,而且得有心理准备应对学习和考试。听着这些,我的感觉只是例行的学前嘱咐,着实没有足够严肃地预想会是怎样的情况。进去后,方知真实的情景比这嘱咐不知添了多少挑战性——
  高一初来乍到,觉得听讲上变化最大的是语文和英语:完全脱离了初中有老师耐心引导的分析课文,剖析句子或是细细列举英语语法点,而是起点较高地拣重点难点讲,并且速度很快还有所保留。十分的难点也许只讲出六七分,余下的只有靠自己,而六七分的讲述如果没有课前预习也无法透彻领会。变化有些始料未及的是地理:看得出老师水平很高,书上的基础讲得极简洁,一下子就上层次地发挥了!变化比较新鲜的是生物和化学,这两门从前还可以,在理科中算是较有兴趣,学得还好;而变化最严峻的就是数学和物理了。我听完两门课竟有60%的内容不理解!这是史无前例的事啊!在我感觉,老师讲基础的时候没有一句不在“打着结”,我用力听却解不开来……
  南开的时间仿佛不够用似的,第一学期是那样如流水般逝去——截止暑假前,我却拥有了读书以来第一次刻骨铭心的考试经历:期中期末竟都跌出了十名以外!两次考试,数学物理都是好低的分数!我接连被惊得说不出话了,我甚至不明白:我没偷闲,怎么会是这样?记得捧着两张成绩单,我有种失却了思维能力的想法:这是我吗?到了南开的我好像变了一个人,以前的学习方法为何换不回同样的好状态好成绩?想着在南开未来的两年半,想着数学对我这个注定学文的人的意义,想着物理对我学习全局的影响,想着我的将来……想得越远,我越痛苦无助:怎么办呢?我是没法忍住眼泪的,此时我已经没有力气再哭了,躺在床上,我的思绪仿佛被几股混乱的力四处拉扯:有的说你不行,你不再是初中那个总出类拔萃的你了;有的说你先发泄一阵吧,你就是适应得慢;有的说你会有办法的,适应是结果,快慢是过程……我抱着枕头辗转反侧,最后我肿着眼睛坐起来,一个念头终于艰难地清晰起来:我会找到南开的方法的!我就是逼也要逼出个法子来!那个暑假,我把一份自写的“大字报”贴在墙上,上面写的是对一学期尤其是考试的回顾与总结,还有平时学习生活的反省,例如“数学物理问题积压太多”“基础不清楚典型题又没掌握”“时间分配不合理”,它们至今还是我学习中值得一用的法宝……
  从那个暑假起,我咬紧牙关开始了“找法子”的生涯——并不容易啊!我采取对症下药,语文英语等还好的科目继续巩固原有方法,每天学一点细水长流;对数学和地理两门要伴随我三年的课程,大比例投入,把笔记重温,课本和参考书对照着重学,做过的题全部返工,尤其是试卷,一道题一道题地写考试规律技巧分析,最后把所有错题重做在一个本上;而物理,虽然将来不学,但我很清楚现在学不好也影响大局,也培养不了必要的理科思维,因此也大力攻坚——参加物理补课,所有练过的题重做后梳理思路作总结,也是一章一章重啃……总之,那个暑假荧光笔红笔用了一大盒,桌上叠起一小摞“改错本”“经验本”“新题本”——这些都伴我到高三毕业……
  开学了,我又开始另一种历程:带着“问题本”“磨”老师——不管是假期积累的还是课上延伸来的,我都照单全问。渐渐地,我的信心一点点被燃起——“逼”出的法子见效了:老师的“结”我能自己解开了,心里的解题套路和见过的类型越来越多,数学和地理见效不错,物理也能和学得好的人激烈讨论题了!时间在飞逝中迎来了第二学期的考试——学文的我在期末这次“告别考”中竟考了全班第一!我却很快平静下来,不是兴奋而是欣慰:我真的有自己的“法子”了!我有自己的道路了!
  方法一旦确立,就不会再有大的起伏了,高二时我尽量把文科标准的理、化、生在课后最短的时间内吸收解决,回家不占主科的精力;数学我投入最多,常问老师问题问到天黑;政、史、地我最拼地理,需要记的地理问题一定搞清原理;语文、英语我就是注重找感觉,语文我每天练写一个片段,一周保证一篇作文,英语我多练听力,积累语法技巧,然后勤做阅读,并背文章里的生词——就这样,雪球越滚越顺利,我的数学和地理逐渐进入班级前列并稳定下来——语文、历史、政治算是比较优势的科目,英语一直保持稳中前进。高三时,顺当地告别了理、化、生,我进入全面冲刺主科目的状态。语、数、英方面,我按题型划分,多做典型题和创新题,做到三科中出一种题,我就可以反应出相关的几种解决之道供我选取,就是一种对临场“有备”的“套路思维”;而政、史、地,我用兴趣加上利用时间,能很快记熟需要的知识链条或板块,并且用很自主的方式复习强化——无论哪一科,我自己默写记忆链条,比如历史,我会很流畅地写出“1898年英法美德俄日和中国的大事件对照”或是“中国隋唐自明清,中原地区和西藏地区的民族关系发展”等。最后文综复习时,我自己画地理中重要的地图或结构网,然后对自己讲某地区需要掌握的历史和政治的考点。总而言之,三年的苦拼告诉我:自己的一套法子和由各种错题得出的规律技巧,是最为关键的攻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