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断想

作者:田 俊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以此开言
  
  (一)
  
  我的梦谁来帮我装饰?我曾在无数个黑夜叩问自己的心扉。
  我觉得人需要思考。像史铁生一样,一个人独坐在地坛里,思考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我没有他那样伟大,可以孤独地在荒芜的地坛里想上十五年。从一个青年人变为一个成年人。我又想:虽然思考让史铁生失去了青年的锐气,但他也获得了成年人的成熟和冷静。所以我愿意思考,只是思考得没有史铁生那般深厚和精奥。
  
  (二)
  
  我太年轻了,二十三岁。因为年轻,我像火一样,满是激情和干劲。
  我永不停息地编织着自己的美梦。有时候正如自己诗歌中所言:我想放一把火,烧掉自己。
  把自己点燃,像干柴一样燃烧起来。这真是一个狂热青年的勇敢宣言。
  它太老了,足足有一千多岁了,整整比我大了十几个世纪,我指的是我生活工作的地方。这个有着一千多年寿命的川西古镇,处处显露着它的沧桑和古老。我不知道毕淑敏说的是真是假。她在《今世的五百次回眸》中写到: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如果她说的是真的。那我在前世一定对它回眸了一千次,因为我已在不知不觉中牵起了它苍老的手。
  我们在年龄上的巨大差距,并没有影响我们的交流和沟通。反而,我因它的古老而淡化了心中诗人般的狂热,让我懂得了在平静默然中坦然地思考我的未来和命运;它也因我青春的激情而重获了新生,变得沧桑而大气,深沉而又可爱了。
  
  (三)
  
  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了桥,我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生命中的知己。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到:我常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经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我觉得这桥也是为了等我而在这清幽的河上苦站了一千年。我是个宿命论者,我相信桥是为了我的到来而坚持活到今天的。要不为什么一千多年的风吹日晒没有让她倒下?
  桥,立在古镇的偏僻一隅。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乐善桥。我想这大概是出于对过往行人的一种祝福吧!那里,人少,安静,只有缓缓的流水声,像音乐一般美好。我总是听着这世间最美的声音,思考一些关于自己的事情。
  
  (四)
  
  桥是人间最执著的爱情追求者。桥,永远都在用含情脉脉的眼神注视着情人的生命。桥,用一生的青春来捍卫她对流水的忠贞,述说她对流水的情意。不是海枯石烂,并非天荒地老,她只是沉默地守候着心中的爱神。
  我想我是比不上桥了,但我时常站在她的身体上,看着星星,听着流水,回想着好多故事。两千多年前,《诗经》中那个高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男子,还在为梦寐难求的女子歌唱吗?那个在水一方的伊人,还那么年轻漂亮吗?不知芦苇的花絮是否染白了她的黑发?还有那个忧国忧民的屈原,是否还在忧郁地和沙鸥游戏?这些我都无从知晓了,历史早已过去。
  我的记忆力很差,但我清楚地记得两年前毕业时,我松开你的手,让你高飞的刹那。我想这一生我也不会忘却你转身拭去眼泪的样子了。那一瞬的你,是我见过的最美,最有韵味的女人了。我没有对你说一句话,就像桥一样沉默。你走了,但就像流水永远流不过桥的宿命一样,你能走多远,你能走到哪里去呢?还记得我第一次给你的纸条上写的文字吗?
  “在我看得见你的时候,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
  在我看不见你的时候,我的心和你在一起。”
  我早已把你铭刻在了我的心里。
  我愿意变成一座桥,永远坚守爱情的真理。
  
  (五)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桥,满身疮痍,破败残痕,衰草丛生。
  我的心像被什么咬了一下地痛,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我,二十三岁,我父母,一共一百一十岁,也像桥一样长了我很多年月,也老了我好多。他们的脸上已布满了皱纹,我知道这都是我一刀一刀地亲手割下的;他们的背已弯得像桥一样,我知道这都是我一次又一次地行走压弯的;他们的步履越来越缓慢,就像流水一样,我知道这都是我一个又一个的梦想造就的。我已有了自己的职业,能维持自己的生计。我知道我从降生起,就成了父母最绚烂的风景。我必须努力绘制自己,让苍老的父母看到璀璨的儿子。
  我再一次细细看了看桥,又看了看父母。
  我发现父母本就是一座桥。
  
  (六)
  
  我又何尝不是一座桥啊!作为一名教师,我必须为学生架起一座通往梦想彼岸的桥。
  
  (七)
  
  写到现在,我也许该找到是谁在装饰我的梦了。
  又要回到开篇了。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简 评
  罗素有一篇名作《我为何而生》,对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这篇文章同样写对人生的思考:“我的梦谁来帮我装饰?”“梦”可以看作作者生活的理想、追求。全文即围绕这一问题谋篇布局,并艺术地作了回答。可以说,本文是一曲深沉的心灵之歌。
  文章题为“断想”,结构上除开头的引子和结尾,中间由六个片段组成,六个片段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开头的问题,这就是:人需要思考、需要交流沟通、需要坚守善良、需要忠贞的爱情、需要亲人的爱、需要自己的事业。从表面看,这些片段各自独立,实际上却情韵相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此外,此文开头引卞之琳的诗,接着提出问题,结尾加以照应,首尾圆合,其结构之妙也值得称道。
  在写法上,此文的每个片段也各有特色,绝不重复。例如,写人需要思考,以史铁生为例,重在议论分析,得出结论;写人需要交流沟通,则借物(古镇)抒怀,议论之外更多的是抒情。接着的四个片段都写到桥,写法上或详或略,或融入想象,或恰当引用,或重在描述,总之,此文写法多变,词采丰茂,将自己那份感怀之情流泻得十分自然。
  (夏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