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9期

吕叔湘先生教我如何读书

作者:陈建民




  吕叔湘是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者,是蜚声海内外、德高望重的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一生著作等身,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吕先生生前非常支持《语文世界》的工作,曾为我刊题词。为纪念吕叔湘百年诞辰,我们特约曾在吕叔湘指导下工作多年的陈建民研究员,撰写了这篇有关吕叔湘谈读书的文章,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启示。
  ( 文 昌)
  1958年,我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我当时很浮躁,急于出成果,今天抓这个小题目做一下,明天又换个题目写一篇。吕叔湘先生任副所长和语法研究室主任,是我的顶头上司,他见我这个样子做学问,很为我着急。
  一天中午,他特地把我叫进办公室闲聊。吕先生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做学问来不得急于求成!”接着又说:“你勤于思考和动笔是好的,但千万不要企图用小本钱做大买卖啊!做学问一定要讲究一个‘实’字,要占有材料,也要认真读书。”于是,他决定让我停下一年工作,系统而深入地读20部语言学专著和100篇论文,要求我每次读完都要写详细的内容提要和自己的评述意见,并说出好,好在哪里,不好,又不好在什么地方;还要我在读书中把随时引发出来的思考写成札记,在看书看报中一发现有用的观点和材料就要立即记在卡片上,而且要定期把所积累的卡片拿出来捣鼓,以寻找写作的素材。
  如何才能把书读进去呢?吕先生特别强调: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读到一半之后应停下来,把本子合上想一想,要是我来写,接下去我该怎样写呢?想好了再把本子打开继续读下去。读完后再进行比较,想想谁的思路清楚,谁的推理合乎逻辑,谁使用的材料更说明问题。用这样的方法读书使我对书或文章的内容加深了理解,增强了鉴赏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
  那一年,我基本上完成了读书计划,并写出读书笔记和札记十四五万字。令我最感动的是,吕先生几乎是一篇不落地审读和批改我的“作业”。其中有一段评语让我久久难忘:“以上札记、随见、随想,录以备忘,是有益的。但很多是别人讲过的,甚至是讲得更详细的,不要都以为是自己的创见,可以作写文章的材料。”这一年的读书和基本功的锻炼,给我以后几十年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是一辈子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