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8期

二月冰消水滔滔

作者:李 焱




  一个被评为“海外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二月河。
  一个短短几年时间内创作了长达500万字系列历史小说的作家——二月河。
  一个年过半百仍求学不止、笔耕不辍的作家——二月河。
  一个当年曾被老师判定为“饭桶”,而今却名扬天下的作家——二月河。
  随着三部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的横空出世,作家二月河就像他的名字——冰消雪融、浪涛汹涌的二月黄河一样,以不可抵挡之势奔流而来。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享誉海内海外的他,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们《语文世界》的“探访目标”。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我们采访了这位著名作家。
  语文世界:您创作的《康熙大帝》等帝王系列小说掀起了帝王热潮,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海内外评价颇多。您用史笔著文,用文笔立史,评论家将之称为“难得的历史小说佳作”,认为是非“大家”而不可为。看过了很多关于您的作品的评论,更想听听您聊聊自己的作品。目前您的主要作品都是写清代王朝的,这是因为您对清朝“情有独钟”吗?
  二月河:说到“情有独钟”,并不尽然。我开始创作《康熙大帝》很偶然,是1982年10月到上海参加红学研讨会,那时我已是中国红学会会员、河南红学会理事。在那次会议上,一些专家、学者由《红楼梦》谈到曹雪芹,由曹雪芹谈到其祖父曹寅,又由曹寅谈到康熙皇帝。座中人感叹,像康熙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杰出人物,在位61年,诗文、音乐样样精通,治国有功,至今却没有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来表现他。我当时脱口而出:“我来写!”就这样,回来后我开始了文学创作。其实我对清史的了解都源于其他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我只是把历史学家的学术成果以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说到我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我想到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任何一个艺术家没有不欣赏自己作品的。所以我自己比别人的肯定还是要相对多一点。我在每部作品上面都投入了自己全部的体力、智力、历史方面的认识等。当然我对自己的作品还是有些反思,包括个别人物形象、逻辑思维、细节表述等都有令自己汗颜的地方,但这不等于我否定它——有茂林修竹、崇山峻岭,也有混沙矿藏、垃圾尘滓。我愿意向给我作品提出批评意见的同志表示谢意,将来我会认真整理这些作品,但大的变动不可能有。
  语文世界:您的作品对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涉及,上至朝廷的典章制度、礼仪乐律,下至民间的市井乡野、客旅古渡,均现笔端、无所不包,我自己特别惊讶于您对当时的宫廷礼仪、风情民俗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描写已经精细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我相信这一切一定是源于您丰富的知识积累。可以给我们读者谈谈您是如何做到这些知识积累的吗?
  二月河:我并不比别人聪明,只是比别人勤奋,比别人专心。我数十年如一日地研究历史,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史料,比如《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等,从而对中国各个朝代的制度和各种社会关系有了深刻的把握,然后加上自己对历史的理解,于是形成了我笔下清朝的社会生活。
  我不喜欢做笔记,就是做卡片。哪一本书,哪一页,分类整理,像衣帽档、食膳档。有些书是我在破烂摊、废品收购站买来的。包括琴棋书画、一般人家的住宅、官宦人家的住宅、住宅怎么布局、进去以后怎么确定它的方位……我这样写出之后,没有专家敢挑我,因为我拿的是第一手资料。这些东西需要下很苦、很细、很琐碎的功夫。但是你又不能丢掉宏观,又要全方位了解清代政治、军事、文化、风情民俗、宫廷礼仪,上至帝王之尊,下到引车卖浆之流,你都应该把他写活,这就需要下一番别人不肯下的功夫。
  语文世界:有评论说您为人散漫不羁,喜欢读书却不求甚解,谈到读书,您可以告诉我们的小读者您都读哪些书,又是如何读书的吗?
  二月河:我读书比较杂,但我读书较认真。11岁看《西游记》,15岁看《三国演义》《水浒》,到了十六七岁,开始看《红楼梦》,最后是《聊斋志异》。这几部书对我的影响都比较大,我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这几部书的影子。
  《二十四史》《古文观止》《庄子》《楚辞选》《奇门遁甲》我都读,在部队时我又疯狂读了一些中外名著。这些不知不觉地形成了我自己的知识积淀。
  读书要像羊羔跑到草原上去吃草一样泛泛地读、多读。像《资治通鉴》,就可以挑选自己有兴趣的部分拼命去读,没有兴趣的暂缓。读书不要有禁区,只要感兴趣,就应该多涉猎;读书也不要太死,不要钻牛角尖儿。能理解一点儿就可以了,不理解的以后读更多的书再去帮助理解。读书要读得进去,也跳得出来。“开卷有益”是我一辈子的体会。
  语文世界:您曾经说过:“读书是一个从骄傲到谦虚,再骄傲、再谦虚的过程。”可以给我们小读者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内涵吗?
  二月河:读书,是一个骄傲——谦虚——再骄傲——再谦虚的演变过程。读了几本书,就感觉骄傲得不得了。这么好的书,我读到了,你们没读到。再深入读书,就感觉自己很无知,还有这么多书没有读过,觉得自己太浅薄,太鄙陋。再读,就感觉又有点雄心壮志,再读一段又感觉自卑了。就在那儿反复,我不知道反复了多少回,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进步,这会儿才回归到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一种自然状态,不再是为了专门去研究什么而读书。
  语文世界:您读书的经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相信同学们也会从中受益。那么就语文学习您还能给我们的小读者再提一些建议吗?
  二月河:青年人要多读书学习,否则晚年定会后悔不已。读书要先博再专,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差不多的,强者弱者之间,也没有多少区别,关键是看谁的功夫下得到。社会上的诱惑太多,谁拒绝诱惑谁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是耐得住寂寞,没有时间学习的人,要想成大器,有点儿异想天开。
  语文学习更要多读课外书。我认为我们的语文读本都是很好的文选,但是量太少了,很快就可以读完了。从文学需要而言,课本的粮食远远不够。因为政治上不进步而没有入选课本的书很多,但这类作品往往也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比如《儿女英雄传》,思想虽不可取,但美学方面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我过去读的《封神演义》“三言二拍”等课本都不选,可是他们带给我很多启发。
  要引导学生更广泛地涉猎文学生活,阅读过程中他们自己会去甄别、判断,阅读东西多了,抗“病毒”能力也会增强。给学生阅读提供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对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甚至造就小作家都会大有裨益。
  语文世界: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感谢您和我们小读者做了一次零距离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