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7期

爱也要交流

作者:闫雪晨




  给我一个空间/没有人走过/感觉到自己被冷漠
  给我一段时间/没有人曾经爱过/再一次体会寂寞……
  很长时间哼着这首歌,因为觉得很适合自己的心境,终于在那一刻,我明白妈妈的爱。
  母亲是严厉的,我好像做什么都是错的。我怕她,不敢和她说话,甚至有些恨她。
  天天看着她忙碌的身影,似乎那是一种习惯。
  “妈,明天同学聚会,不回来吃了。”“你别只知道疯玩儿,早点回来。”被压抑了许久的我和好朋友疯玩了一晚,偶尔看看表,我呆住了……10:30。天啊!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站在家门口,我明白了什么是“惶恐不安”。
  开了门,想进卧室,我怔住了,母亲走出来,还没等我反应,“啪”一记耳光打在脸上,不记得当时是不是真的很痛,只记得捂着脸的双手浸满我的泪水。“有本事别进这个家门。”母亲冲我吼道。此时的母亲,像一头受了伤的豹子。“哭,哭,你还有脸哭,几点了?”母亲满脸怒气,“你心思都放哪儿了?走吧,想去哪去哪,我没你这样的女儿!”我再也忍不住了,放声痛哭起来:“妈,我错了。可是妈,你知道吗?从小到大我多羡慕别人的妈妈,……你了解我多少呢?这一巴掌……是打在了女儿的心上呀!”我几乎不知道自已如何说完这些话的。母亲呆住了,即刻,两行热泪落下来。
  我似乎懂得了,泪是辛酸,是委屈。“孩子,你知道妈妈多爱你吗?你也知道妈妈为了你什么都可以做,……可是……从生下你那一刻起,我就对自己发誓,我要成为最好的母亲,妈妈爱你已成为一种习惯。可是我以我爱的方式去为你做的一切,你都不理解,不理解……”母亲泣不成声。
  母亲爱我,我为什么不懂呢?震撼!我只知道说母亲不了解我,但是我又了解母亲多少呢?彼此缺乏的是语言的默契,心灵的交流。
  那夜,我和母亲一起睡下,聊了许多许多,她讲了我儿时的故事,她的憧憬,她的担忧。“女孩子,更要珍重呀……”我感到在母亲身边好温暖,也许她的想法不一定对,但那种习惯的要义我深深地懂了。
  母亲睡去,我看着她苍老的脸,额上的皱纹又深又长是爱的痕迹,那缕缕银丝是爱的见证……
  此后,母亲和我交流多了,“妈妈,我想……”成了我的口头禅。妈妈的习惯也变了,总是询问,很少命令了。
  和母亲的交流让我明白了至爱,懂得了理解,我成熟了。我爱母亲也成为一种习惯。
  朋友,交流吧,和父母多多交流。
  有交流,爱才真正成为爱。
  【整体评析】母爱多么深切,乐也爱,忧也爱;爱母也应该同样深切,怨也爱,怒也爱。爱常常要流泪,有失误,有误解,有苦楚,有辛酸。代沟常常横隔开爱的双方。小作者生动地描述了她和母亲的冲突,写出爱的尴尬。
  作者认为,拯救这种尴尬的爱,要靠“交流”,并且现身说法,给我们写下这个有意味的令人信服的故事。但似乎“交流”过程写得不充分,深情厚意和隔阂的原因展现不足,“感悟”也不太细致,这是令人遗憾的地方。
  
  【细细品味】
  
  从“冷漠”入手先抑后扬,为交流作准备。
  交代冲突,为下文张本。
  没有交流的爱,变成了双方的“委屈”,交流不可无之!爱,也需要交流。
  这是关键之处,行文力度不足。唯“女孩子,更要珍重呀”似乎可以看出 妈妈生气的原因——担忧的爱。
  篇末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