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沙漠之魂

作者:韩韶华




  大地在这里裸露,绿色在这里灭绝,苍茫的天空下,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黄沙……
  没错,这里便是沙漠,无尽的干旱,灼人的高温,将这里历练成地狱与坟墓。纵然是生命的源泉,也无法给这片荒凉的土地带来丝毫生机。但是,只有在沙漠中,你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真正的力量。
  天边压下层层乌云,风咆哮着,卷起滚滚黄沙。刹那间,飞沙走石,漫天蔽日,整个世界都被染成了黄色。沙漠,在风的鼓动下,开始苏醒!复活!爆发!
  暴烈的风,夹杂着沙漠的力量,在黑暗中狂奔。它吞噬着一切可见的污秽。纵使你隐藏在地球之巅,隐藏在宇宙的边缘,它终会找到你,咆哮着将你包围!撕碎!毁灭!漫漫黄沙在大自然的命令下,在风的鼓动下,疯狂地向你席卷而来。它们吞噬着你的每一寸肌肤,吮吸着你的每一丝鲜血。你无力地挣扎着,徒劳地反抗着,黄沙终会将你变成一堆白骨。紧接着,它们重振旗鼓,在风的带领下,去吞噬另一片黑暗!大自然愤怒了!它爆发出自己无与伦比的力量,让无知的生物认识到自己的愚昧。在漫漫黄沙上,一场惊天动地贯古绝今的表演正在继续!那是历练中的地狱,是正在形成的天堂……
  而后,一切又似没发生过一样,风在瞬间消失,黄沙重归平静。那一望无际的沙漠啊,是金灿灿的海洋,金黄的波浪在缓缓流动,一切都是那样恬静,安详,令人心醉神迷。但是谁又能保证这不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呢?
  如果人死后有灵魂,我宁愿到那沙漠,去感受自然的伟大的力,去历练自己的灵魂。让我与沙漠融为一体,在大自然愤怒之时,随它一起爆发,来惩罚那些罪恶的灵魂!
  后记: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创造了沙漠,但它却成为大自然的勾魂使者,来惩罚愚昧的人类,还世界一片蓝天。
  
  评:细细品味
  开宗明义,总括全文。
  语句短促,铿锵有力。
  运用拟人,在反复的渲染中,创设了抒情基调,点明了题意。
  语言生动形象,显示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结尾点明题旨,语言简洁、明快。
  
  整 体 评 析
  沙漠是人类的天敌,而本文作者却“反其道而用之”,通过赞美沙漠的威力,以此来揭示人类应保护自然,避免受到自然惩罚的主旨,构思精巧,立意鲜明、深刻,读后令人信服,给人启发。此外,文章描写具体生动,善用拟人和细节突现,语言流畅,寓意真挚恳切,体现了作者较高的语言功底和文学修养,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点评老师王孔文)
  
  点 评 人 简 介
  王孔文,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门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连续十多年送教毕业班,成绩优异,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区“教学能手”“十佳教师”“十佳学科带头人”。已经在《语文世界》《中学语文园地》《语文教学之友》《语文报》《语文学习报》《读写月报》《写作》《中学生读写》等六十多家报刊发表了四百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并担任多家报刊特约编辑或特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