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落寞的春天

作者:朱 琳




  梦里寻花花落,秋风访叶叶零,雁过无痕,花开无声,每一颗流星的陨落都将会在天空中实现它短暂的梦想,可有没有一种最美能让这一切都变成永恒?
  ——题 记
  
  (一)
  我看到那一个个字符像精灵般跃然于纸上,在纸上优雅地轻轻弹跳,仿佛一朵朵正在绽放的花朵跃入我的眼帘,于是我看到了一种摇曳多姿的绝伦的美。
  一种名叫眷恋的情愫在我心中蔓延,然后生根发芽,最后茁壮成一棵大树。
  汉语,每一个字都有着无与伦比的美感与诗意,我深爱着那一个个跳动的字符,她们灵动的跳跃让我随之震颤,她是我的启蒙老师,同时也是我亲密无间的朋友。
  
  (二)
  我的生命随她而跳动。
  曾经因看了几篇朱自清的文章,我便疯狂地爱上了春天,那“一缕饿了似的花香”和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将我那颗因她而跳动不已的心引入对春天的憧憬与渴望。看《欧游杂记》中那远方旖旎的风光,仿佛是另一个国度中的一个神奇而遥远的梦境,让我神游其中;又仿佛是秉烛夜游在各种各样的花园里,观赏那一朵朵芬芳秀丽的花朵。我轮回在那字里行间的美景之中,让渴望与颤动占据我的全身。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易安的诗读来总是充满离愁别绪,那种落寞中又夹杂着些许思念与无奈的诗意,让人不禁黯然神伤,潸然落泪,暗叹千古文人多墨事,唯有离愁是别绪,看那山高水长,隔山唤君君不应,远水思君君不知,摇船渡水,却“只恐双溪舴艋,载不动许多愁”。易安,在落寞与伤怀中,是文学的殿堂给了你生活的希望。我从那源远流长的文学的河流里仿佛看到了你的背影——人比黄花瘦。
  
  (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沙漠上由一句诗引起的意象会变得更美,因为这一切都被赋予了静谧的灵魂——映着夕阳的余晖,那一群被镀上一层金黄的骆驼,静默着踽踽前行,只有那叮当的驼铃声,依然回荡。生命,便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
  可是,现在的汉语就像是一颗挂在天空中摇摇欲坠的暗淡的星星,远没有了她昔日的光彩与魅力。当英语以铺天盖地之势风靡全球时,汉语也再劫难逃,难道她真的就全军覆没在了英语的威逼之下了吗?不,不会的!她依然还陪伴在我们身边,只是已落寞了太久太久了。
  我渴望在文学的花海里尽情遨游,看那一朵朵趟过历史长河的文学之花淋漓尽致地绽放,我小心翼翼地采撷下浩荡花海中的其中一朵,让每个春天都不再落寞!
  
  评:细细品味
  采用题记的方法,生动描绘人世间寂寞的美丽,短暂的定格,有总领全文的感情及内容的作用,设问句式更是起到引领下文的作用。
  借助于作者的笔将这种绝胜的美景直观地映入读者的脑中,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里也许可以写得更美一点,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
  使用第三人称,给人更亲切的感觉,也正好表现出汉语的亲和力的这一特点。“震颤”一词,很好地把握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渲染出词语表达的力度。
  “跳动”一词,跟上文的“跳动的字符”相照应,简短的一句成功地引出下文,自然而抒情。
  这里的描写较前面和后面的描写都稍有逊色,而且以下三处描写可以重新排序,这样在时间的安排上更加有序,也更有表现力。
  这几句的描写准确地概括了李清照词的特点,又与问题及题记中渲染出来的感情如出一辙,处处相应,非常到位。
  描写与借鉴穿插得恰到好处,表现出文学借鉴的魅力,深情而舒缓。
  对诗的描写细致而美丽,画面清晰而静谧,绘出了另一个不一样的沙漠,些许的想象会更有助于语言表现的张力。
  转折写现在的汉语出现的危机,英语的风靡,暗淡了汉语,对比鲜明,语言感很强。
  好个画龙点睛,虽是与题目的意思刚好相反,却是自然地抒发感情,不是结语的结语。
  
  整 体 评 析
  本文标题富有诗意,而且整篇文章的感情抒写柔和完美,表现出汉语言用词的准确和生动,描写得美丽而具有魅力。援引的古代诗词给人以直观的画面,唯美的意境被作者用巧妙的笔完全勾勒了出来,的确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既然文题是“落寞的春天”,若是在选材的时候能再扣住“春天”来表现春天的明媚和阳光,正好可以与“落寞”相对,效果可能会更好。
  (点评老师崔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