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目光中的爱

作者:贾天月




  当一个人的目光在你身上定格了很久,那个人一定很爱你。那天饭后闲聊,爸爸说,我出生的时候胖乎乎的很可爱,他隔着玻璃足足看了我两个小时。所以,爸爸很爱我。如果,我这样的逻辑有些混乱,那么,爸爸那目光中的爱,也足以证明爸爸很爱我。
  篷头稚子
  我小时候很是顽劣。爬树、摸鱼、扑蜻蜓……反正只要是刺激的游戏我都尝试。可如果让妈妈逮着了就更刺激了,免不了一顿揍。幸亏有爸爸,说我没长大,以后就像个女孩子了。爸爸摸着我的头,饱含爱意的目光包裹着我的身心。我想在父亲眼里,也许我像个纯洁的天使,也许是个顽皮的精灵,但我始终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因为父亲目光中的爱,是那么深沉。
  患难真情
  依稀记得,我三岁那年父亲出了车祸,以后的事是母亲告诉我的。那条马路上,父亲的血从这头流到那头,再到医院已是奄奄一息。由于脑振荡,父亲昏迷了七天,醒来时便有些痴呆,回忆不起往事。可当母亲把我抱到医院时,父亲竟一下叫出了我的乳名。我想这便是爱的力量。那时父亲的目光虽然呆滞,但一定饱含爱意。
  正在成长
  转眼间,我已到了花季的年龄。如当年父亲所说,我也开始有了女孩子的安稳和文静。更令父亲骄傲的是我的成绩,父亲总是拿着我的奖状和获奖证书,对别人说:“看!我女儿多优秀!”父亲回头看我一眼,那目光中的愉悦和自豪,让我知道了——我是父亲的骄傲。可是近几次考试的成绩却总不那么如意。我也开始渐渐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可父亲却没有对我失望,一直耐心地等待着他女儿的成功。当我趴在书桌上为考试成绩而哭泣时,父亲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说:“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女儿可以的,我已经为你做好了去重点高中的准备,你呢?”那一刻,我不敢正视父亲的目光。我知道那里有无限的希望与期待。而我,却辜负了父亲。
  ……
  也许多年后,爱我的父亲双鬓会斑白。也许多年后,我爱的父亲目光会浑浊。但我相信我始终是父亲的骄傲。就像父亲注视着我成长一样,我也会深情地望着父亲。告诉他,我爱你!
  (指导老师李 玲)
  
  评:细细品味
  开篇用一个逻辑推理段引出文题。末句为全文中心句,既总领全篇,又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更刺激了”,反语手法的运用,增加了语言的幽默感。
  “摸”字用的妙,生动传神。
  “包裹”用词精确,表现了父亲目光里折射出的博大厚重的爱。
  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运用得当。实,抓住爸爸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爸爸的内心世界。虚,写我的想象,揣度我在父亲心目中的形象。妈妈的行为和爸爸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爸爸目光中透出的爱深沉。
  “一下”一词很生动传神,表达了父亲神智的陡转,文字富有跳跃感和表现力。
  选取的事例典型、感人,感染力强。叙述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安稳”“文静”用词重复,保留“文静”即可。
  语言描写很生动,把父亲那种自豪的神态写活了,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为后面我的学习成绩下降,父亲的目光和语言做好对比铺垫。
  “不敢正视”真实地表达了作者的愧对父亲的心理世界。
  巧用对比,衬托父亲目光中的爱无时无处不在。“愉悦”“自豪”“希望”“期待”等关键词精确恰当,刻画了父亲不同的心理反应,但都紧扣一个爱字。
  本段感情充沛,水到渠成,很好地写出父女情深,同时做到了首尾、文题的呼应。
  
  整 体 评 析
  全文以爱为中心,以目光为线索,采取总——分——总的结构,选取作者成长中的三个生活片断,对父亲不同时期的目光进行了生动的描写。文章结构紧凑完整。每个片断分别用小标题概括,既突出主题“父爱”,又是对本段内容的总领。构思匠心独运,成为本文的一大亮点。另外,本文选取较小的角度,从一个方面“目光”为切入点,反映深沉博大的父爱这一永恒主题,便于写细写实,避免泛泛空谈,以小见大,可见作者深谙为文之道。语言精炼,“不敢正视”“一下”“摸着”等词语生动准确,行文感情充沛真挚,富有感染力。这些都是本文的可取之处。不足之处是文章选材不够新颖。开头一段用了一个逻辑推理段,语言略显饶舌,影响了阅读思路的顺畅,如果语言再洗练些就更好了。
  (点评老师厉剑童)
  
  点 评 人 简 介
  厉剑童,山东五莲洪凝初中语文高级教师,日照市作协会员。牵头创办“露草文学社”。辅导的学生在《全国优秀作文选》《现代教育导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4名学生出版了个人作品集。荣获中语会全国校园文学优秀辅导教师。业余从事小小说、故事、散文、寓言等文体的创作。已在《语文世界》《新课程报·语文导刊》《读者》《意林》《微型小说选刊》《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三百余篇,出版小小说作品集《左口袋右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