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哭江凯波同志

作者:李行健




  “烟雨凄迷羊城红花洒血泪,音容寂寞黄埔江水放悲声”。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语文月刊主编、“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主要组织者江凯波先生走了。
  本刊社长李行健先生恸哭写下悼文纪念,长歌曰:“云山失鹤影,珠江有遗音。桃李知春意,薪火传后人。”
   (编者)
  
  一说起凯波的去世,心里就十分难受;他朴实亲切的形象在脑海里总不断涌现,不愿相信他真的走了。
  对于他的英年早逝,除叹息和悲痛外,总想写点什么来纪念他,发扬他的优秀品德,可总是心绪不宁,思路时断时续,无法成篇。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可以稍微理智地回忆起凯波拼命工作,亲切热忱待人的天真童心般的一些往事,总让人唏嘘落泪,长声叹息。凯波对工作像一头牛,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对同志和朋友像一团火,热情、周到,让人只好用无微不至来表述。这两点是凯波给我最大的感受,也是他留给我们最可怀念,最值得宏扬的精神。
  我和凯波大概是1992年在北京卧佛寺开语文报刊协会成立会时相识。他性格内向,态度谦虚,不多言语,所以当时对他印象不太深。后来随着协会工作的开展,他崭露头角,不仅把他们学校的刊物《语文月刊》办得很出色,多次在全国评上奖,如新闻出版总署的期刊协会大奖(协会刊物中当时只有两三家评上这样的奖)、语文报刊协会的优秀期刊奖等,同时他对协会的工作也非常积极主动,所以一致推选他从协会常务理事到副会长。凡分配给他的工作他都尽力完成,没有分给他的他也主动要求承担。如筹办年会,办编辑培训班以及协会其他活动。他多次希望由他们再办一次年会或学术研讨会,但终未能排上队。我们对他的盛情只好表示歉意和遗憾了。
  凯波小我20岁,把我当作老师,实际上我们是亲如手足的兄弟。他知道我喜欢赏花,几乎每年春节前都会给我打电话,希望春节去广州参观花会,一起共度春节。非常遗憾,我一次也未去成。前年夏天正好在深圳开会,他一定要我会后到广州去呆几天。我很高兴地去了,想看看广州的老朋友,看看他们编辑部的同志,同凯波说说话,同时要求希望不要太影响他的工作。听我答应去了,他就做了细致的安排。从我到广州接站到我离开送站,真可谓形影不离地陪着我,实在让我过意不去。在短短的三天时间中,我们去了白云山公园、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孙中山纪念馆等等,还夜游了珠江,看望了几所大学和出版界的老朋友,吃足了羊城的美食。可以想象到,我的到来给他增加了多少负担!我决定提前一天回北京,是怕过多影响他的工作和身体。他当时气色不好,我听一位朋友说他血糖高,他却总说身体没事。为了工作,为了朋友真是“奋不顾身”了。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原因啊!去年我到香港大学访问,在短短20多天里,他来过三次电话,总希望我回京时到广州停留。我也很想看看他,但知道这会给他增加很多负担,所以借故有事未在广州停留,到京给他打电话,他还后悔未说服我停留。
  凯波走了,我心里悲痛之外,还有深深的歉疚。首先是对他的身体关心不够,一般只问问情况,没有切实的办法让他重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凯波承受着内外的巨大压力工作,我们却无法帮助他。杂志竞争激烈,而一些同志总要求刊物能赚大钱,对办刊的大方向却关心甚少,甚至使他有无法干下去的想法。他家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凯波默默地在这种缺少和谐气氛的环境中坚强地生活工作,这也是常人难以承受和理解的。所以报刊协会和我个人,总是想帮助他干点什么,那怕是小事也行。因此凯波让我给他们刊物写纪念性文章,或找领导题词等我们不管怎么忙,总是尽量去做。反过来,他给我们的工作却是帮助关切有加。我们《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出版时,遭到某些人的围剿,他非常气愤,在他的刊物上多次组织发表文章评赞我们的词典,他不怕得罪什么人。我们词典编写组的同志内心既感激又感动。这充分体现了凯波身上“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品格。
  凯波虽然走了,但对人热情像一团火,对事业忠诚像一头牛的精神,在同行的朋友中大家众口一词,深有同感。他是报刊协会中很有威望和亲和力的,是一位受到大家关爱的人,凡听到他去世消息的友人,无不流下悲痛的泪水。凯波,你是我们的好兄弟,你是报刊协会不可缺少的顶梁柱,你是大家的挚友,你不应早早离我们而去。现在我们只有衷心祝你安息,深深地怀念你,学习发扬你的优良品格,完成你未竟的事业!
  2008年4月22日
  一个悲痛的风雨之夜于北京